内蒙古高校开设非遗传承课:传承人进行“手把手”教学
【解说】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具有重要价值的文化信息资源,也是历史的真实见证。近日,在内蒙古师范大学,创新开设了非遗传承课,邀请非遗传承人走进课堂“手把手”指导大学生制作非遗作品。在非遗项目手扎灯笼课堂上,同学们认真听讲,老师对学生们也进行着一对一的指导。
【同期】内蒙古自治区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杜学龙
通过我今天的这个教这些孩子们,我感觉这个文化呀,将来不会失传的,会很好地继承下去。他们特别的专心、特别的认真,他们也特别的主动地(请教),你看每个孩子都围着(我),那所以我手把手我教他们。
【解说】在课堂上,学生们手持一根根铁丝,认真地练习铁丝灯笼的制作。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仅体验了学习非遗项目的乐趣,也感悟到了传承非遗文化的重要性。
【同期】学生 王蕊
我以前见过很多灯笼,但是我从来都不知道,灯笼是怎么做出来的,通过这一门课的学习,我不仅了解灯笼是怎么制作,而且我还就是想要更深的了解,灯笼之后蕴含的,我们非遗传统文化的内涵。我觉得就是像我们当代的大学生,应该更多地了解非遗文化,然后学习它,传承它,把它弘扬下去。
【解说】据了解,内蒙古师范大学是内蒙古自治区首家开设非遗传承课的高校。该课程在报名时,仅一分钟报名人数就达百人。“非遗课程进校园”项目深受学生们的喜爱。
【同期】 内蒙古师范大学 文化产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 边建平
我们通过开设这个课程,就是想鼓励和激发大学生,就是接触非遗、了解非遗,从而让他们去热爱非遗、去传承非遗,达到我们整个这个,非遗在社会上大家共同传承的这么一个目的。
(记者 陈峰 呼和浩特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