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坚守“教书”和“育人”的使命
新华网北京10月22日电(郭亚丽)近日,由中国高等教育学会主办、四川师范大学承办的“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对话沙龙及先进事迹展在成都举办。 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是国家“万人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唯一以教育教学能力和实绩为遴选标准的国家级高层次人才项目。今年3月,共有195名教师入选第三批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本次活动共展出了其中90位名师的先进事迹。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会长管培俊在讲话中表示,面对新形势首先要准确把握教育的责任使命,高校要扎根中国大地办大学,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明确大学的责任使命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教师要坚持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坚守教书育人的使命担当。此外,学校要准确把握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素质要求,全面把握师德的内涵,引导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提升教学与科研能力。
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任重认为,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基础工作,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要集中宣传报道名师先进事迹,全面推进教师队伍建设,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对话沙龙中,五位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代表分享了自己的教育理念与教学经历。
培养什么人,是教育的首要问题。四川大学教授傅其林就如何培育高质量人才分享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建设一流本科、一流学科的关键是培养一流人才。教师要培养学生的学术能力,帮助学生迅速走向学术前沿,就要以学术为导向,并把学术的引领作用内化到各个环节之中,通过持续推动课堂教学改革、推广非标准化考试等方式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既要“教书”,又要“育人”,这也是几位名师共同的心声。“教师要牢牢守住课堂教育的底线,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家国情怀、国际视野,要不断夯实专业基础,丰富知识储备,不断健全学生的知识结构。”山东大学教授王俊菊在对话中对山东大学的“全人教育”理念予以介绍。她表示,全人教育理念培养的是既具备正确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又有知识能力和素养的德才兼备的学生。
“教书是一辈子的事情,需要一辈子努力。”浙江师范大学教授张先亮认为,教师教好书需要具备三个要素,一是要热爱教师这个职业,二是要不断提升自身学术修养,三是要不断进行教学方法的研究。“教师的天职是育人,教学的过程本身就是育人的过程,教学与育人不能分离,育人要体现在教学之中,传授知识不能代替育人。”
“教师要做人讲情义,说话讲依据,做事讲信誉。”四川师范大学教授巴登尼玛同样认为,教师要有人的观念,即懂得关爱自己和关爱他人,并将之转化为对国家和社会的信念;要有师情,通过与其他老师和同学的交往获得满足感;要有完善科学的素养,即有一个完善的知识体系,擅长基础理论和专业实践的研究,以及淡泊名利的态度。
作为职业教育领域的教学名师,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教授张东明表示,高职教育是为社会培养直接服务生产和工作的劳动者和建设者。“要让学生学好书本上的知识,也要学会实践中的本领。要培养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帮助学生克服从毕业到工作的空窗期,让学生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
活动中,教育部教师工作司教师管理与师德建设处处长黄小华介绍说,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具有三个特点,即规格高、定位准、支持力度大。立足于教师本职工作,是对教师教书育人成果的认可与检验,也是对广大教师进一步做好本职工作的激励。黄小华表示,希望入选的名师进一步发挥作用,做好精神引领,把教学名师多年的积累更好地传播出去,切实发挥好教师教书育人的作用,并鼓励教学名师组建团队,切实推进教师队伍建设。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