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成人才培养新引擎
武汉工程大学创新成绩单制度,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第二课堂”成人才培养新引擎
“1637项!”
这个数字是武汉工程大学近年来全面推进“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的丰硕成果之一:学生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类课堂中获省部级以上奖项41项,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类奖项388项,学术科技与双创类奖项929项,文艺与身心发展类奖项100项,社团活动和社工类奖项179项。
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一直是高等教育中的难题,怎样才能让第二课堂真正成为推进学生全面成长成才的重要抓手?近年来,武汉工程大学通过优化顶层设计、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打造第二课堂育人体系,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个性发展之路。
培养模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
“做公益、办公司、考驾照都能挣学分,现在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发展方向,更好地从学校相关平台和资源中汲取营养。”武汉工程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大二学生刘诗婧告诉记者。
近日,刘诗婧来到学校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参加算法与数据结构竞赛。与别处不同,她到现场后的第一件事是拿手机扫码签到。“嘀”的一声响,她的签到信息就被汇总到学校网络后台,变成从第二课堂获得的学分。
“如果说以往学校培养模式是大水漫灌的话,那立足于学分制与个人自由选择基础上的第二课堂就是精准到根系的滴灌,引导着学生不断进行自我规划、自我教育、自我督促。”武汉工程大学党委书记程幼金说。
该校将“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纳入本科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校本科生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每参加第二课堂的一项活动,就可以拿到0.1分到6分不等的学分。学校还要求,在校期间学生必须修满7分以上方能毕业。
顶层设计:变“各自为战”为“全面推进”
为深入推进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共建共享共融,解决以往课程安排中各部门“各自为战”的弊端,武汉工程大学专门成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学分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建立课程项目、记录评价、数据管理的工作运行体系,实现了校团委、学生处、教务处等部门和各学院之间的互联互动。
“学校一方面整合校内教学资源,将科技竞赛、创业竞赛、双创讲堂等活动体系化、分层分类管理,构建集‘教育、孵化、服务’三位一体的创业体系;另一方面整合校友、企业等外部资源服务第二课堂,以实现有限教学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武汉工程大学校长王存文说。
与此同时,在各部门的协同配合下,武汉工程大学第二课堂网上认证形成了“学校—学院—学生组织/支部”三级认证审批体系。借助网上管理系统,学校可以对第二课堂的模块划分、信息发布、过程管理和效果评价实行有效管控,依托数据中心适时调整课程体系建设及供应。
如今,该校第二课堂体系内共开展了各类活动2603场,参与学生累计达到684269人次。
学生成长:变“千篇一律”为“万紫千红”
话剧专场、民族风舞蹈、创业沙龙……随着每天下午4点的钟声响起,武汉工程大学的学生、教师们纷纷走出教室,来到自己选择的第二课堂。
“过去大家的成长方向可能有些‘千篇一律’,现在学校以个性差异为着眼点,对学生进行差异性教育和管理,极大地增强了我们进行个性化发展的积极性。”该校公益跑步社团“约跑社”创始人王行说。
为扩大“约跑社”的影响力,王行曾向学校提出休学一年进行创业,以反哺社团的运转。在了解了社团的运营情况后,学校同意其请求并给予其相应的政策支持。两年后,“约跑社”从校园一隅之地发展到国内外100多个城市,拥有172个“分舵”、8万多名成员。
无独有偶,青年学子们的兴趣点在第二课堂的沃土上不断开花。青语创新团队致力于大学生公益服务,3年内累计回复全国大学生在线提问15万个,解答了11万青年学子的成长困惑;航模社仅成立一年时间,就在全国类科技竞赛中多次摘金夺银。
“学生们基于兴趣爱好目前已经成立实践类、学术类、文娱类、体育类四类社团共计86个,每年平均举办活动1300余场,第二课堂正逐渐发展成为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的育人主阵地。”武汉工程大学校团委书记李芳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