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日报聚焦高邮菱塘回族乡:致力发展民族和谐万事兴
编者按:今天(10月30日),《新华日报》2版刊文《高邮菱塘回族乡:致力发展,民族和谐万事兴》,扬州发布现全文转载。
全文如下↓↓↓
高邮菱塘回族乡:
致力发展,民族和谐万事兴
古老的清真寺,别具一格的别墅小区,充满特色的文化广场,无不彰显着浓郁的民族风情。1988年,经省政府批准,菱塘回族乡成为我省唯一的民族乡。面对改革开放的时代机遇,2.3万菱塘各族群众坚持“树好民族牌,建强回族乡,造福菱塘人”的特色发展思路,推进乡村振兴,快步实现崛起。全乡人均GDP从建乡之初的551元增至去年的17.05万元,主要指标人均水平位居全国民族乡镇第四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民族团结的核心问题,就是要积极创造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回首改革开放40年,菱塘人在国家民族政策的支持下,凭着“自信、自立、自强”,走出一条开放之路、崛起之路、振兴之路,开创出“和乐、和美、和谐”的大好局面。
树好民族牌 回汉同心谱华章
“菱塘是个穷山冈,十年倒有九年荒。百日无雨禾苗黄,一场大水白茫茫……”这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流传于菱塘的民谣。如今,走进菱塘回族乡,展现在眼前的是充满民族特色的楼宇、纵横宽阔的马路、现代化的厂房、繁荣的商贸、幸福的人潮……“咱们菱塘好地方,四海宾朋常来访;乡和业兴民风淳,高邮湖畔明珠亮。”今日的菱塘人自豪地说。
1988年5月12日,菱塘获批成立江苏唯一的少数民族乡,成为全省民族工作对外交往的“窗口”。这张珍贵的名片,也成为菱塘人发展的重要契机。
在菱塘回族乡,车水马龙的天高大桥被回汉群众称为“同心桥”,成为菱塘作为少数民族乡镇受到各级党委、政府特殊关怀的见证。1998年5月,省里专门拨款500万元用于造桥,扬州市、高邮市和天菱河对岸的安徽天长市都倾情扶持。短短一年,天高大桥便挺立起雄伟的身姿,两岸的群众从此结束靠摆渡往来的历史。“那时候省里直接拨款到乡镇建桥几乎没有先例,如果不是民族乡的金字招牌,怎么能享受这样的待遇。”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王怀忠回忆起这段往事,感慨良多。
高邮市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杨文喜,曾任菱塘回族乡党委书记。他告诉记者,菱塘回族乡2.3万人口中,回族一直稳定在30%左右,从民族乡成立起,在配备干部时,也一直保持少数民族干部占班子30%的比例。同时在菱塘回族乡还有一个特别的安排,一般党委书记都是本地人,组织上更多也是从民族乡镇的情况考虑。
作为江苏民族工作对外交往的一扇“窗口”,菱塘回族乡成立以来共有来自亚洲、非洲、欧洲、美洲等近百个国家考察团前来参观访问。解放军空军指挥学院的外籍军官团将当地列为教学实践基地,这里连续六次组织亚非拉数十个国家的数百名军官来访。中央民族大学、华东理工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教育实践基地在菱塘挂牌。让菱塘人更为自豪的是,菱塘还产生两位驻外大使,他们是现任驻缅甸大使洪亮和驻克罗地亚大使胡兆明。
“工业发展是菱塘快步崛起的关键,而民族政策中,民族乡可以享受诸多优惠,如全免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城建税只按增值税、消费税总额的1%征收,这三项政策叠加,每年能给菱塘企业省下5000万元。”王怀忠告诉记者,菱塘特种电缆、智慧照明等产业发展迅速,还成为许多大项目落户的首选之地。2011年至去年,菱塘累计竣工5000万元以上重大项目40多个,每年都站在高邮招商引资和工业发展的领奖台上。
在菱塘,各民族群众生活习惯不同、宗教信仰不同,但彼此和睦生活在一起,相互理解、彼此尊重。多年来,菱塘没有发生一起因民族方面矛盾纠纷而引发的群众信访和上访事件,被扬州市政府表彰为“零信访乡镇”,被省表彰为人民调解工作先进集体,被国务院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集体”。
建强回族乡 一根电缆铸辉煌
驱车进入菱塘回族乡,远远跃入眼帘的是高邮湖西地区地标建筑——110多米高的曙光公司超高压电缆立塔。
1985年,28岁的青年郑连元和朋友开始创业。“当时,准备做电线加工业务,我们连员工加起来不过10多人。”郑连元记得,公司的起步资金也就三四千元,他出门跑业务都是“晚上坐车,白天做事”,一年有9个月在外面。
年轻人敢想敢拼,创办企业两年后,郑连元开始考虑未来发展问题。“刚开始靠加工别人的半成品,但渐渐发现不仅利润薄,风险也大,想做大必须要自己上项目。”顶着风险,借来10万元,郑连元上了项目,并且很快收回投资。1988年,这家小厂正式更名为“曙光电缆厂”,成为菱塘回族乡电线电缆产业的发端。
王怀忠清晰记得,曙光电缆厂成立后,很快产值就飙升到1000万元,但同时也遇到发展的“天花板”,国内同质化竞争开始激烈起来。企业如果想进一步做大,必须进行技改,从低压电缆向高压电缆迈进,但技改的投入要上千万元。“企业瞄准的是35000伏电缆,乡党委书记主动上门进行论证,最终觉得产业前景好,虽有风险,但如果想做大就必须上,党委政府都会对企业进行支持。”最终企业下定技改决心,也突破自身发展的“天花板”。
如今作为菱塘民族乡产业“领头羊”,扬州曙光电缆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线缆行业最具竞争力50强企业、电子信息业百强企业,拥有两条50万伏超高压电缆生产线,是国内为数不多的超高压电缆生产企业之一。而这家企业曾经的副厂长、技术骨干、销售精英们也都纷纷自立门户,一家厂“裂变”成菱塘回族乡的支柱产业。
正是这种敢于创新的精神,让电线电缆产业在菱塘回族乡实现“完整配套和各领风骚”的统一。如今光明公司的船用电缆、红旗公司的矿用电缆,在业界独树一帜;迅祥公司的轨道交通电缆在圈内鼎鼎有名;亚光公司的军工电缆、中大公司的光伏电缆、金鑫公司的水密电缆、恒辉公司的计算机电缆,也是异军突起。去年,全乡实现电线电缆产业开票销售33.31亿元,占全部工业开票销售64.5%。
目前,在菱塘回族乡,电线电缆以及新发展壮大起来的照明灯具生产、配套企业共有200多家,近万居民家门口就业,平均年收入达5万元。产业发展,让菱塘回族乡强起来,群众富起来。
造福菱塘人 美丽乡村新家园
77岁高龄的杨云龙容光焕发,对于现在的生活无比满足:“30年前,我们穿布衣、住瓦房就觉得不错了,现在衣食住行都发生巨大变化。”今天的菱塘回族乡,不仅有民族文化宫、民族敬老院,绝大部分居民都住进别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