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逝世,我们其实是失去什么?|四明治
“我不是想怀念物质匮乏,但却想怀念人们懂得慢慢创造美好的时代。”
大家都在悼念金庸。在过去的二三十年间,事实上,金庸作品的热度已经降温很多。但这种降温,不是人们把它们研究透了之后的了无生趣,而是因为时代的急剧变化,让人们把那种武侠梦搁置了,一个个梦醒了,像饿狼猛虎一般投身更为险恶而快速的现实江湖,追逐利益。金庸的江湖便如遭遇冰川的侏罗纪恐龙一般,忽然成了化石。
只在昨夜,因为先生的去世,忽然冰山消融,大家有了这一刻亲密无隙的动容和思念。
我们这样三四张的人们,除了小时候追金庸武侠小说如饥似渴的美好记忆,有几个敢说自己研究了金庸,读懂了金庸?长大成年后的二三十年,我们也几乎再没回头去读金庸,去读那个少年时的江湖。
昨夜的残忍在于,上帝告诉你:嘿,年轻人,那个江湖也没有了,你也别想再回头了。
这个残忍的宣告,让很多人猝不及防,因为他们还想着对那个时代,那个时候的自己有一场好好的回味。在五味杂陈的今天,每个人过去把自己安放于金庸笔下的那个江湖,结合上其真实生活的轨迹,都是一篇篇独特不可复制的金庸武侠“同人文”: 你也爱上了某个小龙女、赵敏或者王语嫣,你也辜负了某个木婉清或者阿朱,你也曾有建立武林帮派的豪情,却也发现自己深陷某个已设下的圈套之中……
等他们能够开始读懂金庸的时候,他们失去了在作家在世的时候重新认识心目中的他的机会。
为什么金庸的江湖会在21世纪之后的时代被逐渐冷却?那是因为即使最功利的武侠小说,也无法写出一夜练成的神功。而最喧嚣的互联网,却不断让人要去相信一夜暴富的神话——那些盖世武功,在互联网的“人间大炮”看起来,都灰飞烟灭。那些儿女情长,一诉衷肠,也在“开放性关系”中完全失去了市场。现在的年轻人,怎么去懂那些本来就是小说造出来的忠贞不渝?连金庸先生自己都结了三次婚。
我们回不去那样的时代了,今晚只是给我们一个正式的机会,给过去的自己告别。从此以后,不管这2020还是G20的风雷怎么激荡,我们的生活还是要过下去的。我但愿自己,能多一点金庸笔下侠客们耐得寂寞,十年练功的耐性。如果我们有幸能像先生一样的高寿,现在也不过是人生的起步阶段刚过而已,大家在急什么呢?
这个急哄哄乱糟糟的时代,这个动动手指顷刻神通万里的时代,有时真叫人陌生啊...前几天,看到有人居然在怀念十年前2008年的中国电视剧水平,那我不禁想带他回到1988的电视剧和新闻出版物水平了。可见时代并不一定会越来越好,但我们要让自己,以及更多的人愿意沉下来积累,等待下一个周期的爆发,哪怕需要四五十年。
刚刚,我还是哭了一小下。可能是为我没怎么读过金庸的90后同事,为我几乎不知道金庸是谁的05后儿子,更为我骤然意识到江湖和今天两个世界的巨大差异而哭——我也是那个把“江湖梦”冰冻起来的庸人。
这个世界,可能有一半以上的人,不知道我们曾经拥有的那部分美好时光,以及它对我们一辈子带来的影响。那么,我们要让他们去相信,并慢慢知道这种精神和价值的存在和延续。
我们欠缺对自己的少年江湖有一个好好的告别,但此刻我们每个人心中都可以有一个仪式,然后继续往前走。
(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