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print》读书笔记-大数据下的心理学研究
BLUEPRINT
How DNA makes us who we are
《Blueprint How DNA make us who we are》这本书是18年10月26日发行的一本新书,作者是心理学Robert Plomin。这本书讲述的五个科学发现,和每个人都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我们了解自身,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些发现,如同任何一种科研发现,都容易被误解,可能被滥用,但也具有着让世界变得更好的潜力。这篇短文(5分钟阅读时间)将简要的介绍这五个发现,之后聊聊我们该如何解读这些发现该如何应用在我们的生活中。
1)我们的人生部分受着先天因素的影响,部分受后天因素的影响,但很多我们认为是后天环境影响的,其实也是由DNA决定的。例如父母的经济状况,取决于父母的教育成就,而这又取决于父母的DNA。综合考虑所有间接的直接的DNA影响,基因可以预测很多和我们人格相关的性状的差异性,例如受教育的年限,考试成绩,智力水平,抑郁等精神类疾病,是否有同情心,是否尽职等等,但凡你想到的行为特征,都和遗传因素有关,而且遗传因素的预测能解释的差异度,大于其他所有的因素。
2)对某些会影响一生的情况,遗传因素的影响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变高。例如智力水平,遗传因素对5岁孩子的智力水平的影响程度不如对12岁时高,而随着成年后,遗传因素可解释的差异度会继续增加。可以说,我们越来越长成了我们基因给我们规定的样子。但对于精神疾病类,这一条不适用,比如精神分裂,抑郁症等,在过了高发的发病年龄后,就不会有影响了。
3)对几乎心理特征,不存在非黑即白的情况,抑郁症,自闭症等都只是一些特征过于极端以致于病态之后的特殊情况。每个人都有着时不时抑郁的时候,会有时觉得自己有强迫性的行为。
4)基因上的不同和性状的不同不是一对一的关系,而是多对多的。一个基因的差异可以决定多个不同的行为特征,例如可以决定是否有自控能力,是否能延迟满足,在考试中表现的有多好,例如精神分裂相关的基因变异和创造力有关。更重要的是,几乎所有的心理特征以及相关的疾病,都是由数百个上千个基因差异决定的,每个基因差异贡献的程度很低。而且预期还会发现更多这样影响极小的基因差异。
5)基因的差异会导致在同一个家庭中出现不同的环境因素。为了解释为什么在同一家里长大的双胞胎会有差距,研究者发现那些非公共的(non-shared)环境影响是会在人与人之间带来差异,但这些影响不是系统性的,也不稳定,真正决定人的性格处在人群正态分布那个位置的是先天的基因影响。
接下来说说这些发现意味着什么。随着DNA检测的普及,人们现在可以只花几百块钱就能检测自己的基因中常见的差异区域,几年内更可以看到你全部的三亿碱基中的每一个。这使得你可以为自己画像,就像下图这样,这是本书作者的基因风险画像,列出了ta的教育上成就的基因打分超过了94%,精神分裂的风险超过了人群的85%等。
知道这样的信息有对于个人有何意义了?了解你自己和自己所爱的人,是每个人都要面对的终极问题。知道了自己先天的肥胖风险高,可以提前通过锻炼和节制饮食来避免,知道了自己的子女自控能力差,可以更好的理解他们的不乖,帮他们更好的训练自控能力。需要强调的是,基因只是决定了人群中的平均的情况,不能决定每个人的可能达到的上限。下图是肥胖基因风险最高的10%和最低的10%的体重身高指数(BMI)的分布状况,可以看出基因有影响,但其中重合的部分很大,即使先天的基因告诉你可能会胖,你也可以战胜先天的影响。
当前的研究说基因在发达国家比发展中国家能更多的预测一个人肥胖与否,那不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人与发展中国家有什么区别,而是因为发达国家大多数人都能够拿到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因此一些和自控力有关的位点也乱入道预测肥胖的位点集合中了。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基因对各个性状的解释是受制于当前的时代的,只能作为参考,不能当成占卜结果。不过对于个人来说,这个参考的好处是不偏不倚的,一出生就知道的,具有明确因果关系而且专属于你的。
要过上幸福的一生,需要让我们的行为避免过于偏激,而保持在中庸的状态。但当前的心理学研究关注的多是负面极端情况,例如抑郁,多动,注意力缺乏等。但心理的特征,都是有着连续的光谱的,在我们能够对大量普通人给予相应的基因风险打分后,心理学家可以去研究风险打分另一个极端的人群有怎样的特征,看看基因风险特别低的那群人是怎样的。比如抑郁的反面,是不是毫无理性的乐观了?自闭症风险极低的那一群孩子,是不是会很会社交?我对这些问题的猜测和本书作者相同,即极端的情况是不好的。抑郁等心理疾病的基因风险得分处在人群的中间,或许才会对持久的幸福更有利,不过这只是猜测,未来的研究会为我们揭晓答案。
基因和行为的研究,可以帮我们解释诸多看似矛盾的社会现象。例如寒门难出大学生,这初看是阶级固化的原因,但在西方的语境下,却是基因决定学习成绩的自然推演。父母的基因决定了他们读书的成绩相对好,因此经济地位高,因此孩子的基因统计上也应该成绩好一些,只要机会是均等的,富人家的孩子就会有更好的成绩。对于教育水平还处在不均等的中国,上述的推断不一定使用,但记住基因影响行为这条被数万研究文献反复验证过的结论,能够让我们更理智,更清晰的解释世间现象。
基因检测的普及,意味着越来越多的人会知道自己的基因风险,大样本研究的进展,也意味着基因能够预测行为的比例会越来越高。在科幻电影《千钧一发》中,人们的命运被基因提前预知,但主角却战胜了基因给自己设定的上限。技术的发展不可逆转,注定了我们会加速进入那个我们每个人都能通过基因检测来了解自己行为偏好的时代。而新的技术会带来新的问题,例如求职或相亲时基于基因的歧视,个人隐私的保护和群体利益的权衡,如果出生时的检测对孩子和社会都有利,家庭里父母是否有权拒绝为孩子检测基因,该什么时候告诉孩子检测结果?这需要我们所有人的讨论,而讨论就需要足够多的人先建立起共识。
更多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