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农村教学点有了吸引力
■关注乡村小规模学校建设⑧
在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楠木乡南源头小学,“90后”校长武志芳教学、管理、杂务等工作一肩挑。学校招收村里从学前班到二年级的17名学生,学校还有一名女教师邹丽。
邹丽的家在离学校近40公里的县城旁,一天只有一班往返的乡间巴士。武志芳的家在更偏远的乡村。
每人每周都要连续上满30节课,从早到晚离不开教室,只得住在学校。学生多为留守儿童,常在学校玩到天黑……
在靠农业支撑的宜春,共有1054个像南源头一样的教学点,大多处于交通不便的偏远村庄,共4246名教学点教师。
“这些教学点上的教师就是全市教育系统内最需要关爱的人。”宜春市总督学周坚说,“让他们得到关爱是一方教育行政部门的责任,更是办好乡村教育的必要条件。”
“感动中国人物”带来的机缘
如何让乡村教师对自己的工作和身份更满意、更有荣誉感,宜春教育系统一直在思考。
2017年2月,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支月英老师荣获2016年“感动中国人物”。
随即,一项1000万元专项资金的“宜春市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开始实施。全市1054个教学点的所有教师,包括三支一扶、特岗教师和签订合同的代课人员,实现“八个一”的目标:一间住房、一台电脑、一台电视、一部电动车、一个热水澡、一餐热饭、一次培训、一次表彰。
关爱工程实施后,邹丽马上就领到了一台只归她支配的红色电动车,回家方便多了;而最让武志芳惊喜的是,他不仅能用新配的电脑随时与全国的各种教学群保持联系,及时解决教学上的难题,而且寒暑假外出学习的机会也增多了。今年1月,在基层教学点工作了4年的武志芳还被选派参加了市里组织的校长培训。
2834张单人床、3138台电脑、614台电视机、3157部电动车、869台电热水器、660台电磁炉、568台电饭煲、675台电砂锅,被统一张贴上“宜春市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标签,送到全市的各个农村教学点,4246名农村教学点教师因此受益。
一场关爱的竞赛正在展开
将“教育的事儿”上升为“政府的事儿”,市里的做法给了基层一种导向:“对待这些常年坚守在村小、教学点的乡村教师,怎么优待都不为过。”各地开始了一场对教学点教师关爱的竞赛。袁州区、上高县等地在市里“八个一”的基础上分别提出“十个一”“十二个一”等更高目标。
上高县共有15个中心校,98个教学点,两所完小。市里“关爱教学点教师的工作”一启动,县委书记龚法生就给教体局副局长晏小明打电话:“市政府要我们做‘八个一’,我们是否需要再多加‘两个一’?”
“一次体检、一次活动、一次教学比武、一次进城选调考核”,晏小明想了一宿,难以取舍,第二天索性就一起报了上去,没想到这“四个一”最终都进入了《上高县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实施方案》,让上高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有了“十二个一”。
早在“八个一”工程实施前,上高县蒙山中心小学就准备每天早上将集中住在中心校的教学点教师沿路送下去,晚上接回中心校住宿,但由于没有先例,怕不符合政策。
市里的“八个一”工程营造了一种风气:“钱是实打实地花在教师身上,市里都在一直关心一线乡村教师的衣食住行。”学校打消了顾虑,开始了计划已久的每天接送,年轻教师工作一天后,都有专门的司机师傅每晚接回中心校住宿。
教学点也有吸引力
“原来我们教学点比较封闭,现如今和教研室主任牵手,不仅能及时反映各方面的问题,专业交流与学习的机会也大大增加。”宜丰县万坊教学点校长李永红告诉记者。
为落实好农村教学点教师关爱工程,宜春市还在全市组织开展“教育机关干部牵手农村教学点活动”,建立了全市农村教学点和教师工作台账,市、县两级机关干部每人牵手一所以上教学点,实现教学点全覆盖。
不管是“八个一”还是“十二个一”,根本原则还是“要让最需要关爱的教师得到最切实的关爱”。
还有什么是这些教师更需要的?
鉴于教师岗的职业吸引力在下降,2017年12月,上高县将全县431名教学点教师都请到县政府的大礼堂进行集中培训并开表彰大会。这样的“大场面”,上高县泗溪中心小学的校长聂波林是头一回见。好几位在教学点上待了一辈子的老教师拽着聂波林表示感谢,说“从未受过这般尊重”。
农村教学点教师课时量大,很少有时间做课题、参与竞赛。为此,宜春市在对农村教师评聘中取消论文、课题等方面的硬性指标,不搞竞争性评聘,改为达标性指标。
教育部门的年轻女教师多,她们在教学点很难有机会接触外面的世界,婚姻就成了一个问题,因此,各地还开展了和男性从业者较多的公安部门的联谊活动……
“待遇相对高,虽然课程安排得满,但班额小,班均的常规负担也会少,反而可以实现自己小班化精讲的理想。”一位主动从城里学校来到乡村教学点的老师告诉记者。
现在,教师选择教学点还是城镇学校已经不再是一件“一边倒”的事了,两者有了可比性,教师会根据自身条件和需要作出不同的选择。
《中国教育报》2018年10月31日第2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