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教案:《从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
1、教材分析
《从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是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的内容。本节课主要涉及的内容是甲午战争的内容及其影响,在中国近代史上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甲午战争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之后侵华的开端,也是列强侵华的转折点,甲午的战败使得中国在东亚和世界上的地位一落千丈,民族危机的空前也促使中国人加紧向西方学习,从近代化的角度来说,甲午战争客观上成为中国近代化的加速器。
2、学情分析
高一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基础和历史学习能力,思维活跃,可以充分进行自主学习探索。但是甲午战争这段历史离学生的生活年代相对较远,对现在的学生理解起来还有一些困难。另外,甲午战争是一个相对比较常见的历史常识,加之近代中国与日本的特殊关系,使得这一知识比较大众化,但是,高中阶段对于学生的专业能力有了较高要求,所以,要避免学生的知识世俗化,表象化。
二、三维目标
依据课标和考纲,并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以下三维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强发动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背景,剖析西方列强侵华的原因、目的和实质;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主要内容,剖析这些不平等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性,理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逐渐形成的。
(二)、程与方法:
历史图片和历史资料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探索西方列强发动侵华战争的原因和目的;引导学生并使学生明白学习重大历史事件是围绕着“背景(或原因)——经过结果——影响”三部曲展开的,让学生学会并掌握学习历史的逻辑思维方法和归纳对比的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对不平等条约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让学生从中归纳概括其危害性。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习,深刻理解“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树立为国家富强、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出贡献的人生理想;通过爱国将士英勇抗击列强侵略,甚至为国捐躯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原因和《马关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危害;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和《辛丑条约》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2、教学难点:利用史料帮助学生多维度认识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建立立体的历史形象。
四、教学方法:
1、教学方式:采用的教学方式为:自由研讨、利用课件学习、师生互动、综合交流等方式。
2、学习方式:学生课前自主学习;课堂小组合作与师生互动;课后反馈与在交流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课环节:利用今年纪念抗战70周年活动进行导课: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反侵略战争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抗战的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落走向复兴的伟大转折,为了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今年我国举行了一系列活动,尤其9月3日的盛大阅兵,将纪念活动推向高潮,那么几年今年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主体是什么?(学生回答: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惜和平、共创未来),我们铭记历史,就是要缅怀为国家的独立,民族的解放的而献身的革命先烈,就是要珍惜我们今天来之不易的和平环境;我们牢记历史,就是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汲取教训,防止历史悲剧再次重演。为了共创未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今天让我们再次重温历史
(二)、授新课: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
在古代,中国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日本曾向中国学习,如唐代,日本多次派遣唐使来华通好,派大批留学生来华学习中国进行文化,但是近代,日本为何敢打中国这个师傅呢?(学生讨论,师生共同分析战争发生的原因)
(1)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
通过材料一引出“大陆政策”,指出侵华是日本的既定国策,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已久,是历史的必然,?
材料一:早在1855年,日本的维新派政治家吉田就主张:“一旦军舰大炮稍微充实,便当开拓虾夷……;责难朝鲜,使之纳币进贡;割南满之地,收台湾、吕宋之岛,占领整个中国,君临印度。”??1887年,日本政府制定了所谓“清国征讨策略”,逐渐演化为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
(2)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持支持纵容或默许的态度。
通过漫画及文字材料使学生认识:美英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持支持的态度,法德对日本纵容的态度,而俄国对日本持默许的态度,西方列强对日本的侵略持支持纵容或默许的态度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
(3)朝鲜的东学党起义????(导火线)
?向学生说明日本利用朝鲜东学党起义,趁机向朝鲜派兵,在朝鲜半岛最终挑起了这场战争,1894年朝鲜东学党起义成为甲午战争的导火线。
2、经过
简要向学生介绍甲午战争的开始标志:1894年7月的丰岛海战,清政府被迫对日宣战,并归纳甲午战争的概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894年7月——9月,战争主要在朝鲜半岛和黄海进行,主要战役:平壤战役(由于主帅叶志超弃城逃跑而失败)和黄海战役(由于李鸿章为了保存实力,采取“避战自保”,殆误战机,导致失败)第二阶段:从1894年9月——1895年4月,战火已经燃烧到中国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主要的战役:辽东战役(虽然聂士成、徐邦道等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大多数清军将领临阵脱逃,使日军很快占领了大连、旅顺等要塞,并通过历史图片和美国外交官的记述简要介绍“旅顺大屠杀”)和威海战役(正是由于李鸿章避战自保,导致北洋水师全军覆没,海军提督丁汝昌自杀殉国)
3、结果:
中国战败,被迫签订《马关条约》
(1)、《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危害:
让学生回答《马关条约》的内容,并强调并向学生解说内容,接着向学生介绍一种历史记忆法法:归纳概括法:“割三地”;“赔二亿”;“开四口”;“允设厂”。
让学生思考《马关条约》的危害:割地: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清政府为了赔款,不得不大举借债,便利了列强控制中国的经济命脉;开四口岸,使列强侵略势力延伸到内地;允设厂,便利列强对华资本输出,严重阻碍了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
(2)三国干涉还辽
《马关条约》将辽东半岛割给日本,英法美俄等国在在华利益,特别是威胁俄国在东北的利益,于是俄国联合德法向日本施加压力,甚至武力胁迫日本将辽东半岛归还给中国,但是,日本却要求清政府向日本交3000万两白银赎辽费。三国干涉还辽事件,反映了列强在侵华上既勾结又斗争的反动本质。
(3)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
《马关条约》签订后,台湾军民自发起来进行反抗斗争,提出了“愿人人战死而失台,决不拱手而让台”。虽然最终日本殖民者占领了台湾,但是,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体现了台湾人民维护祖国领土完整的坚强意志和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之后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大大加深。
【师生活动】这场战争是日本蓄谋挑起的,对中国来说是正义的,那么中国为什么会惨败???提供历史材料,让学生分组讨论,从近代化角度分析失败原因。
材料一: 对于中日甲午战争,西方当时的媒体报道,绝大多数对中国没有同情。大多数人认为,日本打败中国是文明对野蛮的胜利,是进步对保守的胜利,是人类文明的一次进步。
——摘自2012年12期 《国家人文历史》作者:雪珥
材料二:我(翁同龢)希望把北洋海陆军送上战场,我知道他们北洋不行,所以我需要这个机会来整治他们。打败了才能整治,打赢了肯定不能整治。
——摘自《陈悦谈甲午战争》
材料三:甲午中日战争……由于清朝统治集团的腐败无能和战争指导上的失败主义,这次战争终以中国的失败而告终。……甲午战争是持续时间长达30年之久的洋务运动的最重要的一次实践。洋务运动本是以“富国强兵”为目标的。……但是,洋务运动所推行的改革,主要是采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机器生产,引进科学技术和创办新式企业,……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没有进一步深化下去,通过甲午战争的检验,终于宣告了洋务运动的最后失败。这个教训是极其深刻的,值得后来人进行认真的反思。
——《甲午战争史》
材料四:蒋廷黻:那一次我们失败的缘故很多:第一,战略不如人。其次,战术也不如人。
——《中国近代史》
老师引导并总结:
主观原因: 腐败的封建统治,落后的社会制度。 近代化不彻底“避战求和”方针(一再殆误战机)
客观原因:日本制度先进;??近代化全面且教彻底;??蓄谋已久,准备充分
那么,这场战争惨败对当时的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4、影响
学生思考回答: (1)、宣告洋务运动的破产,清政府被迫进行军事改革。(2)、刺激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加深;(3)、促使中华民族的觉醒,各阶级掀起了各种形式的“救亡图存斗争”。
甲午战争进一步暴露了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软弱可欺,19世纪末,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列强纷纷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为了挽救民族危机,农民阶级再次揭竿而起,掀起了声势浩大的义和团运动,而为了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斗争,英法美国等组成八国联军也再次发动了侵略战争。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
根据前面的过渡语,引导学生归纳八国联军侵华的原因:
(1)根本原因:列强企图扩大侵华权益,变中国为其殖民地。
利用时局图说明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
(2)直接原因:西方列强为了镇压义和团运动。
(并简略介绍义和团运动的起源于山东、河北、河南一带,原名义和拳,最初是进行反清活动,19世纪末,随着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加深,义和拳改名为义和团,由反清转向“扶清灭洋”,清政府也由“剿灭”转向承认其合法化。义和团迅速发展起来,尤其在控制了京津大部分地区,他们痛恨洋人,打击洋人,仇视洋认一切。这些严重威胁列强在华利益)
2、经过:
1900、6开始,英、法、俄、德等8国进攻天津,虽然义和团民配合清政府的一些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但是最终很快天津和北京相继沦陷。八国联军攻占北京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3、结果:签订《辛丑条约》
让学生回答《马关条约》的主要内容,并强调并向学生解说内容,引导学生用介绍一种历史记忆法法:归纳概括法:“赔4,5亿”;“划使馆区”;“拆炮驻兵”;“禁止反帝”“设外务部”。
引导学生思考《辛丑条约的》危害,学生讨论后回答:巨额赔款,加重了中国人民的负担,税收受列强控制。 这些使馆区就是“国中之国”,成为列强侵华大本营;“拆炮驻兵”使京津至山海关广大战略要地,置于列强武装控制之下,便于镇压中国人民反帝;“设外务部”位居六部之上,便于清政府能按侵略者意旨实行卖国的外交政策。(完全半殖民地化)
4、影响
引导学生讨论归纳其影响:
(1)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列强侵华转向“以华制华”。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内容,理清历史线索,强调学习重点,并指出面对列强侵略加剧,民族危机空前加深,中国的爱国仁人志士如何坚持不屈不饶的斗争?引出下一节课。
六、板书设计:
一、中日甲午战争
1、背景:2、经过:3结果:4、影响:
二、八国联军侵华
1、背景:2、经过:3结果:4、影响:
七、课后反思:
本节课内容学生在高一已学过,也初步形成了感性认识,如何在学生的抽象能力、对某些历史理论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的基础上,采用深入浅出的方法进行因势利导,深化对历史知识的正确认识,避免知识的简单重复,因此本节教学设计,应采用一些新史料,设置“创新点”启发学生的思维,增强学生合作探究的兴趣,成为本节课的关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推荐
高考院校库(挑大学·选专业,一步到位!)
高校分数线
专业分数线
高考全程导航家长入口学生入口
日期查询
高三第一次月考
国庆节复习
保送生
艺术特长生
体育特长生
期中考试
高考报名时间及入口
艺术特长生招生通知
空军、民航招飞政策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