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别教学制与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
不知不觉,山东2019的教师招聘已在火热备考中,对于教学组织形式这部分知识,大家应该都比较熟悉。我们知道教学组织形式包括很多类型,那除了讲义内容,还可以从其他的角度来了解和学习这部分知识点。今天,我们就从发展历程的角度来学习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以帮助大家更深层次地理解它们。
从时间轴来说,个别教学制是最古老的教学组织形式,其中由手工劳动为主的生产力水平比较低下,社会对学校培养人才的规模、速度和质量的要求都有一定的限度,所以那个时候主要是个别教学制。例如,我国商、周至隋、唐时期的各级官学和私学,古希腊、古罗马时代的各类学校以及欧洲中世纪的教会学校和宫廷教育等,均采用个别教学制。如孔子,根据其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原则,自创私学,广收弟子,常与门下弟子逐个研讨,传授学问,指点疑难。汉代著名教育家马融,由于来学弟子众多,于是创造"次相传授"的教学形式,由资深弟子向后进弟子代为传授,只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个别教学制难以满足教育教学的要求,逐渐出现了集体教学制,比起个别教学制虽进步了很多,但依然不够规范,于是慢慢就出现了班级授课制。
最先使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5世纪末德国纽伦堡和萨克森选帝侯国的人文主义学校。在这些学校里,按学力将学生分成若干阶段、编成班级进行教学的制度,从而短时间内指导大量学生。
有学问精进者才可登堂人室,亲聆师教。柏拉图、亚里士多德的阿加德米学园及苏格拉底的"产婆术"都是基于混合教学的个别教学组织形式。
17世纪夸美纽斯在其《大教学论》中第一次为班级授课制提供了理论依据。随着17世纪资本主义的发展,18、19世纪产业革命的促进,19世纪后半叶班级授课制开始普及。
我国采取班级授课的教学形式是清朝末年,1902~1903年清朝先后拟定了《钦定学堂章程》、《奏定学堂章程》,1905年清朝政府"废科举,兴学堂"以后,班级授课制教学组织形式才正式得以发展。
这便是个别教学制和班级授课制的发展历程,希望以上内容能够开拓大家视野,加深知识理解,从容应对考试。
中公讲师解析
扫描二维码·关注微信公众号-中公教师考试
回复“教育理论”即可查看教师考编两学各章节练习题
回复“视频示范”查看各学科视频示范!
注:本文章用于访问者个人学习、研究或欣赏,版权为“中公教师网”所有,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或摘编。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公教师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