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热方兴未艾 国际汉语教学须在继承中求新
原标题:汉语热方兴未艾 国际汉语教学须在继承中求新
中新社北京11月13日电 (马秀秀)“全世界都在学中国话,孔夫子的话越来越国际化。”十多年前,华语女子团体S.H.E的一首主打歌《中国话》,将汉语热带入大家视野。现如今,孔子学院和华文学校遍布世界各地,汉语热方兴未艾。
“在新西兰第二外语学习中,汉语是最抢手的一门。”在日前举行的第十三届国际汉语教学研讨会暨北京大学首届世界汉语研讨会上,新西兰驻华使馆教育参赞白若兰(Adele Bryant)说,在新西兰学习汉语的人数一直在增加。
无独有偶,从2010年到2016年,澳大利亚汉语学习者从2万人增至近8万人。澳大利亚驻华大使馆公使衔参赞贺蓉歌(Brooke Hartigan)表示,1/3的澳大利亚大学有孔子学院;在中小学教育领域,澳大利亚也鼓励与中国开展交流。
目前,67个国家已将汉语纳入国民教育体系,特朗普外孙女唱起中文歌、索罗斯女儿也背起唐诗。
“汉语热”的背后,是中国逐步提升的综合国力和日渐增多的中国机遇。意大利中意学校校长傅文武告诉中新社记者,出于对就业机会的考虑,许多家长会注重培养孩子对中文的兴趣。
受益于汉语学习,日本在华留学生茂野瑠美表示,自己不仅开阔了视野,思维方式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布的“世界上最难学的十大语言排名”中,汉语位居榜首。全球范围内,已有531所孔子学院和1130所孔子课堂,以及2万多所华文学校,为国际汉语爱好者提供学习平台,但如何让学习者更好地掌握这门语言,这对国际汉语教育相关方提出了要求。
北京大学对外汉语教育学院院长赵杨指出,新时代汉语教学要在继承过去60多年形成的优秀传统和理念的基础上,充分利用互联网,提升汉语的传播力。
对此,意大利中意学校是践行者。傅文武说,他们结合网络、幻灯片等多媒体形式,丰富课堂内容,提高孩子们的注意力。
目前,在国际汉语教学方面,教材相对统一。虽然教材在语法、知识点等方面做得比较专业,但普遍缺乏结合各国国情及语言差异、因地制宜编排的内容。
喀麦隆高等教育部官员杜迪曾参与喀麦隆本土师资培养、汉语课程大纲的修改工作。他认为当前国际汉语教育的趋势是在师资培养、教材编写、教学设计等领域逐渐实现在推广国的本土化。
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顾安达也表示,汉语教学应更准确区分教学目标及学习目标、改善教学编排方式、加强汉语与汉语学习者母语的对比研究,并加大中国社会、文化、地理等方面的信息输出。
全德中文学校联合总会副会长陈薇从事华文教育20余年。她向中新社记者表示,要实现因地制宜教学,教师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我们会组织中文学校的教师开展校际交流,共同探讨在授课中如何将中文教材改编得更适合德国孩子的思维。”
受益于学唱中文歌、编排中文话剧等学习方式,荷兰第三代华裔琳琳表示,很感激老师的用心付出。“因为汉语对我们海外华裔而言已不单单是一门语言,学好汉语更是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