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改革是大学发展的原动力(2)
以西北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为例,该学院曾经只有不到20%的老教授参与授课,这并不是因为老教授不喜欢上课,而是由于根据学校的职称评审制度,教师只有完成一定的授课标准,才有资格评职称,这就导致年轻教师纷纷“抢”课,老教师也就无课可上了。
“青年教师处于最具科研创新能力的时期,但教学经验不够丰富;老教授科研上不再紧张,有着丰富教学经验,却无课可上。”面对这种情况,在“一院一策”政策的鼓励下,生命科学学院取消了职称评审中对于课程的要求,支持青年教师一边搞科研,一边提升教学能力;保证了老教授100%给本科学生授课,充分调动起每一位教师的积极性。
“以前,生命科学学院一个国字号人才都没有,但在政策调整后的第二年,就涌现出了多个国字号人才。”郭立宏说。“一院一策”的学院改革使得学院的活力得以充分释放,最大的受益者是教师,最终的受益者是学生。
改革从学校到学院到教师再到学生,在不断深化、聚焦的过程中,教学质量自然得到了提升。
成功在于问题导向和明晰理念
近些年来,国内改革高校不计其数,成功者有之,失败者也大有人在。那么,决定一项改革成功的关键性因素是什么呢?
“改革首先要有明晰的理念。”郭立宏指出,所谓明晰的理念,就是持久、符合实际规律、经得起历史考验并且能够引领学生发展的理念。
“回归常识、抓住本质、尊重规律、注重长远”是西北大学一直以来坚持的发展理念。
郭立宏表示,只有坚持回归大学常识,紧紧抓住人才培养这一本质,尊重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注重人才长期培养,建立起改革配套体制、机制,才能坚定不移地深化改革,持续推进内涵式特色化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教育教学质量与水平。
不过根据实践经验,郭立宏坦言,在理念、观念等层面的问题上,高校内部有时很难达成共识。“比如我们在推行‘一院一策’时,有个别院系在初期讨论中会出现一些利益、观念上的分歧,难以达成共识。”他说,但也只有利益一致、理念一致,行动才能一致,改革才能继续下去,否则,改革只能面临失败。也正因为如此,明晰理念、达成共识也就成为了改革成功的基石。
著名教育改革理论专家哈维洛克曾将“教育改革”定义为“教育现状所发生的任何有意义的转变”。而“有意义的转变”在现实中更多地意味着对问题的解决。因此,以问题为导向也是改革成功与否的关键。
在郭立宏看来,有问题才会有改革。而要达成共识,就需要面对共同的问题,看到共同的危机。因此,改革必须清楚问题导向,明晰一个大学发展面临的最主要问题是什么。
“明晰理念和问题导向,坚持以本为本、以生为本,回归大学人才培养的本质,理念行动相一致,改革才会有成功的可能。”郭立宏说。
《中国科学报》 (2018-11-13 第5版 大学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