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化教学惹争议!中央电教馆蒋宇:教育需善用游戏化机制
近日,“大数据与教学变革”研讨会在京举行,来自教育、科技领域的多名专家、一线中学教师以及在线教育企业代表,围绕“大数据时代,如何使教育与科技更好地融合”这一主题展开深入探讨。
中央电化教育馆研究部助理研究员蒋宇认为,学习需要一个动机,在学习环节中借鉴游戏的一些元素、机制,能改善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动力造成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反馈不及时的问题。当前的‘游戏化’教学机制仅是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知识传输方式,我们都应该以包容、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昧地指责。
△蒋宇(左一)
游戏化机制或可改变学生抗拒学习的状态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在日前发布的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显示,截止2018年6月,我国网络游戏用户规模已达到4.68亿,占总体网民的60.6%,游戏已经成为现代人生活中的一种重要休闲活动。
在游戏中,需要参与者投入较高的专注度,运用逻辑推理能力或是策略制定能力完成既定目标获得奖励。而在此过程中对人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其强互动性与激励性的特点,也使得越来越多线上教学平台将“游戏式”的学习机制融入产品设计中,以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效果。
当前,社会舆论对这种趣味教学手段存在争议,甚至产生了在线学习产品过度“游戏化”的担忧。对此,蒋宇认为,,学习需要一个动机,在学习环节中借鉴游戏的一些元素、机制,能改善部分学生因为缺乏学习动力造成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反馈不及时的问题。
“我们需要思考游戏的强大吸引力能否给教学手段创新带来什么启发。孔子有一句话是‘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知者不如乐之者’,如果在学习过程中我们能合理运用游戏中的激励手段,以‘闯关’‘积分’等目标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完成学习任务,获得满足,我们或许可以改变部分学生抗拒学习的状态,使学习更加符合他们的心理发展和个性爱好,从而让他们达到一种快乐学习的状态”,蒋宇说。
用发展和包容的眼光去看游戏化教学手段
在讨论中,蒋宇谈到从古老的甲骨文图像到纸媒,再到互联网信息技术,人类的传播介质一直在变化。在教学中,教师的知识传输方式和渠道也应随着技术发展而不断更新。
蒋宇将信息化教学手段的发展过程与现代育儿水平的提高做了形象的对比,“在原来的时代,婴儿刚生下来的时候每个人都很紧张,不知道该给他喂多少奶粉,水温多高。所以我们常常听到老人抱怨,又跟儿媳妇吵架了,因为凭感觉是不能知道温度和效果的”。但当饮用水的条件得到改善、温度测量工具被发明后,婴儿的存活率便大幅提升,“这个就是通过长期数据积累和科学评测给人类带来的力量”,蒋宇强调。
类比到教育活动中也是同样道理,蒋宇认为,所有对教育手段的评价,例如学生在使用了某种教学APP后听不听课,爱不爱学,在最开始只能凭着大众的直接经验去感知。而最终去衡量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是否具有实际效果,必须要经过长期的实践检验和数据对比才能做出准确评定。“只有抱着这种客观态度去面对这些创新教学形式,才能让我们的教学评价过程更科学,教学结果更有效”。
蒋宇认为,当前的‘游戏化’教学机制仅是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一种新型知识传输方式,我们都应该以包容、发展的眼光去看待这种多元化的教学手段,而不是一昧地指责。如果我们不借助这些前沿的教育、科技企业去实现教学模式创新的话,理念变革的速度将会远远滞后于科技更迭的速度,这最终会使教育发展中认知与实践不平衡的状态更加扩大”,蒋宇说。
“教学模式的变革与突破还需要强有力的资金支持与政策支持,如果现在以“一刀切”的形式去禁止借用游戏机制的在线教学产品发展,就等于扼杀了用户自主选择为好的产品付费的权利。”
蒋宇提到,在未来,上至学校的管理层,下至学校的行为层,实行教学活动都应围绕着是否满足学生的个体学习需求展开。对于学生喜爱的趣味教学方式,我们也应当不断地去钻研、探索,找到其最科学的实现方式,从而发挥他们的最大效用,最终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自由而全面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