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陈家虎:国家教学监管,重在思考扮演何种角色
昨天的思想、今天的技术、未来的人,这是教育的现状,但现今教育的需求却是要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随着社会的快速进步,教育地发展已经跟不上步伐,教学的供需矛盾迫使我们必须做出改变。信息技术地融入给教育注入了一剂强心剂,不仅可以多维度让教育减负增效,更可以推动教育的创新与个性化。
11月12日,上海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原上海市电教馆副馆长陈家虎在一场题为"未来学校如何生长"的研讨会上阐述了自己对于科技教育的观点,与多位教育专家、资深媒体人和相关从业人员共话"未来学校"。
图为上海教育技术协会秘书长、原上海市电教馆副馆长陈家虎
国家教学监管,重在思考扮演何种角色
陈家虎认为,现代教育应该跟上时代发展的变化,紧跟经济、业界的步伐,不断创新。科技对于教育的融入,是教学形态开放化的表现,不仅是简单的理论变革,更是多维度形而上学形态地推动。
作为教育从业者,不应"闭关锁国",应该让接受教育创新,跟着经济、业界走。教育本身从技术、方式、教育融合等方面都应更多元化。信息技术地发展,会引发新一轮教学内容的创新,而相对于传统教育,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更加结合生活。
而从行业角度来看,教育的输出和思想的输出不应被单纯定义为"义务",也可以是盈利的一种方式,这就是"知识付费"。"喜欢去读,读了以后交钱",不同层级的所教内容,让学生拥有选择的进阶性,这才是我们在线教育应该学习的模式。
不仅从布道者的角度,从国家教学监管的角度理解,有科技融入的思维环境更可以让传统的教学形态做出顺应时代的改变。陈家虎表示,包括在线作业等网络学习很正常,而且未来的学习,学生很可能是这样的学习方式,是一种趋势。不论是线上线下混合的学习方式,还是基于数据的精准教学、数字化治理,都是顺应国家教育信息化2.0的政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未来的学校将引发教学内容的创新以及教学方式的创新。教育信息化迈入2.0,未来,信息技术在教育体系中的运用会越来越多。不断发展进步的技术是推动教育前进发展的动力,它为教育的发展缔造了美好的预期,但面对现状,必须做好工程设计。"未来学校,实际上是在物理校园的基础上,同时又在数字空间当中再造一个学校,所有的教育参与者都应该思考,在这个数字空间当中自己承担什么样的角色,以及怎么样过渡到这个角色,这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陈家虎说。
在陈家虎看来,今天所讲的"未来学校",单一从宏观角度讲是远远不够的,从中国传统道学上讲,教育的创新亦是回归。从细节出发,例如任何教育方式都离不开的教材,我们要在保留国家标准"校本化"的同时提倡不同维度的个性化、共享化。
教育资源趋向开放化,教师经历从"职业"到"角色"的转变
我们对科技的憧憬是,希望它能够帮助教育减负增效、推进公平和更加个性化。反推,如果想要教育如期所愿,就更应该发展科学技术。但科技是冰冷的,它的进步不会被教育的进退所左右,而教育是天下事,教育要"推动"而不是"拉动"科技的发展,就像数字化是信息互动、数据共享一样,都是内核所在。
图为研讨会现场
当信息技术融入教育,不限于学校,教学平台的多样化也是发展必然。传统教育中,学校是教与学的活动场所,但社会大背景下,网络也是一个学习社区,不同的角色、不同身份的人都可以参与其中。
随着社会发展,教育资源趋向开放化,是兼容并包、优胜劣汰的。陈家虎表示,"对于学校来说,中坚力量的'教师'职业,在未来学校中将不会成为传授知识的唯一渠道。"他认为,未来在任何一个方向、平台都可以成为教育资源,老师也会经历从"职业"到"角色"的转变,未来的教育也将是个性化的。
对未来学校"没有围墙"的憧憬,陈家虎表示,培训机构、私立学校、专家资源、少年宫资源、博物馆资源……,加上公立学校的资源,这些都是全社会能够为学生、家长的优质资源。在他看来,教育环境相对落后的区域,越抵触前沿的教育资源,如对电子产品的抵触。教育公平是我们一直以来的追求,推动教育资源均衡发展是政府现在以及未来都要坚持去做的。
未来是混合式教学,教育需达到闭环
正如现在家长微信群充斥着攀比、虚荣的价值观一样,科技注入教育的初期都会有问题,但不符合历史发展的也终将被历史淘汰。陈家虎认为,不要被"电子产品会影响教育"这种狭隘的想法限制住,这不是科技的问题,教育最终要形成闭环形态。以经济做背景,教育使用新技术,最终才能达成正确育人的最终目的。
随着社会发展,单一的教学模式亦不会被未来学校所接受,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才是比传统教学输出的更优解。网络教学进入校园,并不是对传统教学替代式的进入,而是不断与传统教学相互碰撞,在碰撞中逐步融合,在融合中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实践中有效可行的信息技术环境下的教学方法体系。
正如陈家虎所反复强调,科技创新是必然,科技融入教育也是大势所趋。社会的发展不容任何一环脱落,教育作为社会人才培养的重中之重,更应紧跟社会发展的步伐。科技的融入推进教育的改革,使教育在各个维度都不断创新。但更重要的是,只有做到保持教育本质与教育的科技创新相结合,真正从受教者角度出发发展教育,才是最正确最有效的教育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