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跟孩子谈论生死?|每日书
大聪和叶子曾是大学的室友,头对头一起睡了四年。十几年后,她们一个在北京,一个在香港,却相约在每日书共写班,神奇地开始交流,从心理学到葡萄酒。
这大概是有别于微信聊天的一种体验。
而突然有一天她们聊到了如何跟孩子谈论生死,这似乎是成长教育中不能忽视的一个问题,只是每个父母,都知道如何跟孩子解释吗?
作者 | 大聪、叶子
编辑 | 半半
本文编辑自
聪:
今天想跟你聊一个很重的话题,关于生死,但又感觉这个话题太大,不太好切入,先从与孩子谈生死说起吧。
前段时间有一天,爸爸边洗澡边跟儿子聊天,教育他自己的事情要自己做,随口提到以后爸爸妈妈不在了,你得自己照顾自己。结果洗完澡娃就哭了,念叨着不想爸爸妈妈死,自己也不想死,诸如此类别……我心里万马奔腾,骂死爸爸一万遍。
之前我们没有跟孩子认真聊过这个话题,而爸爸就这么把它抛出来,我也有点猝不及防。之后几天娃都时不时会提及,有的时候还自己伤心地哭了……不过孩子的想象力也是可以的,有天他突然要求周末去科技馆,说是要找科学家们要长生不老的药;最近又改说要去吃唐僧肉了。
不知道你有没有跟儿子们聊过这个话题呢?
叶子
亲爱的叶子:
很感慨,你家宝宝感性和理性并存呀,小孩子真的生下来就是完整的,既能看到死亡这件事情里面令人忧伤、无奈的部分,却又并不陷落在这种悲伤和无奈里,而是借由这个动力去积极地寻找对策。
听上去孩子正在面对的,倒还并不是死亡本身,而更多的是分离——害怕与父母的分离。面对分离的焦虑,大家都有吧。而在焦虑中能生发出这样的生命力,反倒很多大人都没有这个能力呢。
我没有专门跟小朋友谈过死亡话题。一是我自己也没想清楚,二是不知道怎么谈,三是想让他们按照自己的节奏去探索这个问题。当然第三条也很有可能是为了逃避前两条而生的借口。
当然,没有谈不代表他们没有接触过死亡。
他们参加过太婆的葬礼,听过报道事故死伤人数的新闻。而像《哈利波特》这样的儿童文学里,主人公也在时时面对着死亡的威胁。所以他们多多少少也有了一些自己的理解。我家两个娃,就很明显能看出来,即便是同一对父母所生,每日在同一个家里厮磨,兄弟俩还是有着完全不同的思维和人生态度。
哥哥几乎不会浪费时间思考这些问题,对他来说,生活就是当下,有好吃的就吃,有好玩的就玩,困了倒头就睡,有欲望就立刻去满足。看着他,我经常觉得这种无忧无虑——真是令人羡慕的人生啊。
但弟弟对死亡的探索,好像六七岁就开始了。他那时见人就爱问:你要命,还是要钱?经常笑倒一大片人。仔细想来,这倒也是一个蛮重要的的价值判断呢。过了一段时间,他开始探索前生后世,还会问我下辈子想要变成什么。
今年早些时候,他偶尔一次说起,自己宁可死去,也不愿意活在充满敌意混乱的世界里。问他死亡意味着什么,他说是生命中一个安静平和的状态。他会问做医生的外公,人死之前痛苦吗?
还有一次,睡前背古诗,,错了一点,我说太晚了明晚再背吧。他说:万一明天有原子弹爆炸呢? 我说:那更不用背了呀,咱们好好享受在一起的最后一天。他便开始生气,闷在枕头下哭。跟他聊了好久,我才意识到他害怕的是死之前来不及 achieve。所有这些都让我既惊奇又担忧,隐隐害怕弟弟这一辈子要经历许多无谓的痛苦。
不过,暂时还是不想直面这个话题,不想把我自己都没有思考成熟的人生观价值观传递给他们。不忧虑的,没必要把忧虑给他。已经在忧虑的,更没必要加重他的忧虑。人各有命,内摄越少越好。
孩子那边放手让他自己探索,另一方面,你有没有想过,孩他爸倒有可能更需要你跟他聊一聊这个话题?他的无心之语,好像反映了自己内心的焦虑。听上去他有一些恐惧和担忧,不知道向谁诉说。你想起来问这个问题,应该也有过一些思考吧?欢迎跟我说说,也不妨跟他聊聊。
身边死亡的消息越来越多,比如我年轻的朋友,朋友的父母,朋友圈里的名人……死亡的脚步似乎在一点一点朝我们逼近。也许这是个迟早要正视的话题,我也不知道能逃避到几时。前段时间自组织学校圈里一个朋友去世了,另一个禅修的朋友发了一段话,我虽然还不能完全理解,但能体会到这个意境很美。
“如果你在死之前死去,当你真的死时,你是不死的。”所有灵性的修炼都是死亡的预演,如果那个与自性分离的你现在死去,你会发现一个真正的你,这个你就是无限的宇宙,那么这个身体的死去,就好像一片落叶从永恒的生命之树上飘落,而你,就是那棵树。
午安。
大聪
大聪:
聪,我先感慨一下你思维的流畅,太感谢你给我这样一个机会来读你的文字,如一股清流淌过心田。
今天晚上回家的路上,儿子还悄悄跟我说,妈妈,我想长生不老。我没法回答他,笑笑亲一下他的额头就此罢了。他表达的,既有对分离的焦虑,也有种未知的恐惧吧——他也不知道死亡是什么样的感觉,这可能也是我自己的投射。
我曾想,人类的灵魂是怎么来的,我为什么是我呢?然后就想象也许有一个灵魂库,当一个婴儿快要出生的时候,某个负责安排灵魂的人——当然也可能不需要有这么一个人,而是一个自动匹配的系统也未可知——就会负责赋予这婴儿一个灵魂,随他诞生。而亡故之人的灵魂也会回到这个库里。每一秒钟都会有无数的人出生和死亡,灵魂也就随之不停地收回又匹配出去。也就是说可能人死了的同时,他的灵魂又随着另一个婴儿的降生而复活了。
当我这样想的时候就有点释然,大不了就一切从头来过呗。但回过神想,其实我们无法选择自己出生的时间和地点,无法选择自己的父母和家庭,万一化作一个战乱中的婴儿出生呢,岂不会命运多舛?所以还是好好活在当下吧。
这几天读亚隆的《妈妈及生命的意义》,有一段是这样写的:“我参加了朋友母亲的葬礼,牧师讲了一段慰藉的话语。他描述一群人在海滨哀伤地向扬帆出海的船只告别,船影越来越小,只剩桅杆顶端还看得见,最后连桅杆也消失了,人们低语道:‘她走了。’然而就在此刻,在遥远的某一方,另一群人正在张望海平面,他们看到了桅顶出现,不禁欢呼:‘她来了。’ ”
这跟我想象的也有点近似,给死赋予了生的意味,让人不那么畏惧死亡。
等我读完这本书,也许会有更多的体会,到时候再与你分享。
叶子:
亲爱的,你说的给婴儿分配灵魂的那一段,挺有趣的呀。读过去,我脑海中仿佛出现了一个电影画面:巨大繁忙的工厂,纵横交错的流水线,上面整齐地排列着面无表情的婴儿。顶上是蜿蜒的吊轨,从上面伸下一只只铁爪,逐个抓起婴儿的脑袋,向前滑动,进入一个纯白的房间,门口小小的牌子上写着“灵魂匹配室”。
这个房间里有满满的一墙一墙的小抽屉,密密麻麻从地板堆砌到天花板,每个抽屉里面是一个灵魂,好像CD,明晃晃的外形千篇一律,看不到里面千差万别的内核。每个小婴儿进入这个房间时,头顶铁爪上的数据线会亮起,一路延伸到CD墙上的某一个小抽屉中,这是仪器的自动匹配程序。半秒之内,这个亮起的CD会被安装到小婴儿胸口。小婴儿开始呼吸,睫毛开始颤动,还未等TA开口,铁爪会带着TA滑向出口,从那里将TA扔出去,投入一场新的生命旅程。
因为这两天的讨论,我把亚隆的另一本书《直视骄阳——征服死亡恐惧》拿出来看了一点。上次买了亚隆好几本书,一本一本看过来,唯有这本一直没有打开过,大概也是因为对这个话题的逃避。其实里面有个问题很好:为什么死亡这么可怕?具体来说,到底是什么吓着你了?
你害怕的,最底层的,到底是什么?灵魂被回收,重新分配的故事,听上去像是轮回。你真的相信轮回吗?如果前世的记忆会全被抹去,轮回的意义在哪里?或者说,对于你和我,除了能从中寻找到一丝心理安慰,还有别的意义吗?
聪:
你开始说的场景,让我想起了科幻电影里面外星人的工厂。看来你是现代派的,而我是中国古典派的,因为我想象中是神仙用手指点一点,一缕青烟飘向凡间,魂魄和肉体就匹配上,一个娃娃就呱呱坠地了。像不像玉皇大帝干的事儿?
我也不是相信轮回,只是有时会想不通我的身体为什么正好是我这个灵魂,灵魂是怎么来的,所以就假想了这么一个场景来解释吧。而且还是小时候这样想过,后来也没再深入思考,就停留在这里了。
那天我把这想法说给儿子听,他还问我,如果死后变成另外一个婴儿再出生,那是不是不是现在这个长相了,你还是我的妈妈么,你会不会不认识我?
听得我好揪心,我说我还会是你的妈妈,如果你不嫌弃我的话。
结论——要向小朋友解释自己都不知道或者说不清楚的事情,而且还不想完全胡编,简直是不可能的任务。
但愿儿子能忘了这个话题,等他长大自己去研究探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