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盒子刘夜:AI创造教学新供给
11月13日,在GET2018教育科技大会上,作业盒子创始人兼CEO刘夜发表了题为“AI创造教学新供给”的主题演讲。在大会现场,除了分享作业盒子近年来的产品和市场进展,刘夜还公布了作业盒子下一步将如何利用AI技术,让教育变得更加普惠和公平。
以下为刘夜演讲内容实录:
今天我讲的题目是《AI创造教学新供给》,我先不说教育,因为觉得教育这个含义太大了。说到AI,前面我看了很多嘉宾讲了科技如何赋能教育,AI如何模拟真人做讲解。三年前,我记得我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场景的力量”的演讲,我认为AI不仅仅是技术和教学的问题,AI三大要素包括数据、场景和算法,其中最重要的是场景问题。
教育资源存在多维度的不均衡
说到AI,先看一下科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在这一百多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不管是一线城市,还是三四五线城市,或者是农村,知识、能源和信息层面已经做到比较公平。农村的小孩能够在家里用到电甚至智能设备,能够看到全世界各种各样的书籍,也能通过信息网络获得全世界的信息,听到最好的音乐,看到最好的电影。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凡是能物质化或者数据化的东西,在全世界尤其是在中国,,其实还是比较公平的。
但我们发现,其实教学的不均衡性和公平性还是整个社会的共同问题,所以到底是什么阻碍了教学的普惠和公平?
这是国家2014年发布的关于全国教育的数据,其中北京市和河南省的本科录取率整整差了4倍,也就是说,不同的人付出同样甚至更多的努力,由于很多地区教育资源本身的不均衡,导致整个升学结果的不均衡,最后可能导致整个地区的经济和文化的不均衡。就地区各级各类学校生均总费用来看,东部地区的总费用投入其实也远远高于中部和西部地区。
为了推进教育资源的均衡性,国家这几年一直在发布相应的政策,其中包括在2016年发布的“十三五”提出在线教育的普惠行动;2017年发布《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2018年又发布《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
教学的本质是服务
农村的小孩能够看到最好的电影、听到最好的音乐、看到最好的书,我认为最大的原因是这些内容能通过电力系统、印刷技术和互联网技术进行存储、复制和分发。一切事物只有通过存储、复制和分发才能够真正降低成本,做到普惠。
而教学,今天来看它的存储、复制和分发还是非常原始,需要真人进行同步。在教育方面我们运用的仅仅还是直播技术,教学手段还是靠人来提供服务。教育和技术我们一直在探索,但进展非常少。换个角度来说,教学的本质是老师、学生共同努力参与的双边活动,既不是物质也不是信息,它是种服务,然而服务不能用复制物质和信息那样简单的方式来进行复制。
进一步来看,可以把教育分成高级部分和基础部分。高级部分包括启发和关怀,这部分确实是不好用AI进行替代,但是我们真的需要用AI替代高级部分吗?其实现在中国绝大部分地区连教育的基础部分都受到制约限制,面对极大的不公平。基础部分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是课程设计,第二部分是知识讲解,第三部分是引导答疑,第四是诊断分析,然后是激励监督。
我们来看基础部分能不能够存储、复制和分发,实现普惠和公平?
以作业盒子为例,我们在用AI技术进行尝试,目前我们将全国数学254个教材版本、语数外三门1000多万道题目进行拆解。现在每个品类,包括题库、每个知识点的解析、文字和视频解析都覆盖到了全国400个城市、32个省。
AI应真正融入教学场景,才能发挥技术作用
其实对我来说,教学中的AI不仅仅是技术本身,它应该真正融入到整个教学场景中去发挥它的技术作用。
AI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场景究竟有什么好处?首先,AI可以做异步授课,不需要跟老师约时间。对AI来说,我们去扶贫、普惠,不需要派个人过去,就像水和电一样,只要拉个网线,有电的地方都可以使AI变得更加普惠。
如何把AI技术运用到具体的教学场景?首先是需要获得海量数据,再形成人工智能的学习系统。作业盒子现在已经接管了4000万学生的作业场景,通过这些数据,我们能了解对于学生来说最佳的学习路径和轨迹,最后积累基于认知级的内容,结合AI模拟出老师的场景,在写作业的场景中不断跟他进行互动、监测,给学生提供更加便利和低成本的服务能力。最后,整个过程能同步到公立任课老师和家长的终端。
我们谈了很多AI,但是我们不愿意谈场景,因为场景非常难以融入监管。今天作业盒子融入了全国10万公立校,每个月都有将近20万老师在课前、课中、课后使用作业盒子。我们想,AI能不能融入学生90%的公立校的学习时间里面,我们要做的更加智能和更加普惠。我们希望跟公立校、政府有更多合作,受到更多鼓励,也能够更加规范。
作业盒子有个愿望,我们基于整个公立校的场景,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AI老师,这个老师并不是替代公立校的老师,而是让老师的教学更加有效,让每个老师有个AI助教,把AI整个的教学场景切片化、碎片化、个性化,这是作业盒子未来两到三年希望做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