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拼教学技能厦门老师笑傲八闽 拿下8个特等奖(2)
33岁的陈尹是“道法”老师,“道法”是“道德与法治”的简称,这门课过去叫“品德与生活”,俗称“政治”。“政治”一向以古板示人,不过,在滨北”小学,陈尹的政治课受到学生们热烈欢迎,绝不仅仅是因为老师长相甜美。
比赛或许可以提供答案。陈尹抽到的片段教学题只有文物法中的一句话,说的是在文物上涂抹要处于什么惩罚,她要根据这句话来组织一堂课。
一般人的思维是,这节课要让学生来说说在文物上涂鸦的不对。但是,陈尹设计一个环节,让孩子说说为什么在文物上涂鸦,是出于什么心理,通过这些“正确感”来引导孩子们保护文物,有法治意识。她认为,所有课程要基于儿童的视角,如果单纯地告诉孩子“不能”,那么,他们随大流的认同感是不可靠的。
陈尹与学生打成一片。
背景
推行师德负面清单
营造向上氛围
应该说,厦门老师在教师教学技能大赛获得的成绩,“底色”是师德教育打下的。市教育局说,我们的老师要上师德教育的课,而且,每学年不少于10个学时。
学习形式也是丰富多彩,譬如说,开展师德师风大讨论活动;针对师德建设存在的问题,广泛征求意见;与此同时,开展“说说我身边的师德人和事”,用身边的典型来创设向上的氛围。
在厦门,全体教师都要签订“师德承诺书”,落实师德工作要求,加强自我约束。此外,厦门还推行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制度,突出教师是否向学生乱收费、是否搞有偿家教、是否索要学生家长财物、是否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等调查,建立教师个人信用记录。
佘峥说事
花开不败的秘密
每一届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开始前,总有一些人猜测:上一届厦门取得那么好的成绩,已经到顶了吧?这届不太可能这么好了?
不过,每一届比赛后,厦门又会前进一步。
厦门的教育之花,为什么常开不败?“三项主题”活动被认为是主要的答案。
返璞归真的家访
“三项主题”活动是厦门的“土特产”,以至于每次向外人介绍,都要逐一解释:指的是教师师德建设,教师岗位大练兵,百名校长万名教师进社区进家庭。
“三项主题”活动2007年启动时,曾让一些人深感意外——它实在太“土”了,譬如说,“岗位大练兵”是从诸如写钢笔字这类基本功开始,在“教师进社区进家庭”中,要求全体老师到学生家里家访。
这类“返璞归真”令不少人大为不解:现在有QQ、微信,为什么非得要求老师一定要到学生家中家访?
12年前,厦门教育局顶着压力开始“三项主题”活动,不仅如此,原本只打算开展一年,却被无限期延长,到现在还在进行。
市教育局局长郭献文说,“我们还结合实际,每年定了不同主题,今年是‘大学习大宣讲三项主题再深化’。”
他认为,老师们在活动中,越来越理解了“三项主题”的意义所在。他们来到学生家里,看到学生档案中没办法了解到的东西,例如,原来孩子的父母不在一起了,原来学生一家三口是挤在几平方米的小屋里生活,连一个像样的写字的桌子都没有……他们终于明白为什么孩子作业写的字总是歪歪扭扭,为什么他们放学不愿意回家。
郭献文说,这些都不是微信、QQ联系,能看到能感受到的。他认为,这些面对面的认识,会让老师们更加理解学生,变得更加宽容,更加有耐心对待学生,,也更明白自己从事职业的使命和价值。
最近的一个周六,这位教育局局长也加入教师家访的队伍,先后走访了厦门外国语学校湖里分校和厦门六中学生家庭,了解学生和家长对学校和教育的期待。他说,局长家访主要的目的是要给老师做榜样。
全体动员的练兵
厦门老师在“高考”中取得的成绩,“三项主题”活动中的岗位练兵做出最直接贡献。
用大白话说,厦门的不同之处在于,福建省中小学教师教学技能大赛每三年举行一次,厦门年年都举行,“战事”不断。
厦门市这样安排:第一年举行五项基本功比赛,第二年举行市级教师教学技能大赛,第三年上半年举行教学创新比赛,下半年参加省赛。
更重要的是,厦门的比赛不是“练优”,而是“全员练兵”,每年的比赛,学校要自己进行岗位练兵,再进行比武,获胜者被选拔到区里参加比赛,再组队参加市赛。
市教育科学院副院长傅兴春说,比赛目的是为了“以赛促练”,促进教学水平的整体提高。
从上届市级教师教学技能大赛开始,组织者还会组织抽测——所有符合比赛条件的老师(3年以上教龄、45岁以下)都会进入到市教科院的数据库里,比赛前一周,电脑随机抽出258名选手,参加比赛。
换句话说,即使没有入选参赛队伍,所有符合比赛条件的老师都不能掉以轻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