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指出,要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今天,我国高等教育发展也步入了前所未有的快车道,高校发展既面临着新的机遇也面对着新的挑战。以人才培养质量提升为核心的高校内涵式发展,对处于高校管理中心地位的教学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高校教学管理前沿的二级学院,其教学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学校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和整体办学质量。因此,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打造满足高校内涵式发展要求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具有重要意义。
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是根据学校、学院教学管理目标,结合教学管理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先进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对学校、学院各项教学活动进行计划、决策、组织、调节、监督和反馈,对各项教学工作进行管理、服务与协调的群体。主要包括二级学院院长、教学院长、教学秘书、教研室主任等。一支高效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应具备清晰的目标、明确的权责分工与协作、良好的沟通与互信、有效的领导和激励、和谐的内外部环境、高度的创新等特征。
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必然要求。党的十八大指出,要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党的十九大指出,要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坚持内涵式发展之路已经成为高校发展的时代主题和重要使命。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基层管理者和组织者,是各教学环节管理工作的具体操作者。团队的管理理念、工作方法、业务水平和个人素养对教学管理效能产生直接的影响,进而影响到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实现高校内涵式发展,必须建立高效的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
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是高校内部治理改革的必然选择。随着高等教育“放管服”和高校内部治理改革的推进,高校管理重心逐步下移,二级学院自主权进一步扩大。学院教学管理任务加重,范围扩大,难度提高,责任增强,必须拥有一支具有一定教学管理经验和教学管理水平,掌握先进科学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具备相应业务技能和工作能力的高效教学管理团队。
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是高校提高竞争力的必由之路。当今时代,任何事业的成功都是团队的成功。高校要提高自己的综合实力,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加强团队建设。建设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具备从事教学管理工作必需的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富有大局意识和协作精神的高效教学管理团队。
当前,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主要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团队受重视程度不够,队伍不稳定。“重科研,轻教学;重教学,轻管理”是当前高校普遍存在的现象之一。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各方面的政策都没有相应的优惠待遇和必要保障,,极大地降低了团队成员参与教学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管理岗位缺乏吸引力,人员流动性大,严重地影响了教学管理乃至整个本科教学工作的效率和效果。二是团队结构欠合理。教学管理团队在年龄、学历、专业和技能等方面,组成结构不尽合理。团队通常只关注成员的岗位分工和技能角色,忽视了团队角色分工的重要性,不能有效地进行角色分工和资源整合,极大地影响了团队效能的发挥。三是团队综合素质和技能有待提高。院级教学管理人员来源较为复杂,后续培养难以跟进,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教学管理团队整体素质的提升。最后,团队沟通协作意识淡薄。教学管理团队缺乏有效的沟通协作,信息沟通不畅,团队凝聚力不高,团队合作无法向深层次展开,对团队的总体绩效产生不良影响。
高校应顺应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根据新形势下对院级教学管理团队发展的新要求,大力加强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促进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实现。一要重视团队建设。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的最终目标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这与高校内涵式发展以“质量提升”为核心高度一致。高校应以内涵式发展为契机,高度重视院级教学管理团队建设,制定详尽的团队发展规划,给予团队有力的制度和资金支持与保障,切实提高教学管理团队的地位和待遇,营造有利于教学管理人员成长、发展、实现自我的良好环境,提高团队吸引力,让更多优秀人才加入到教学管理团队,让团队成员热爱教学管理工作、乐于教学管理工作、安于教学管理工作。二要优化团队结构。通过建立健全岗位聘用制度、完善岗位激励机制、明确角色分工、实现技能互补等措施优化团队结构,实现学院教学管理团队结构的梯度化和动态平衡。三要提高团队整体素质。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应创建行之有效的学习机制,提供更多的学习平台和机会,开创多种学习途径,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形成团队全员学习、全过程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局面。通过持之以恒不断学习,提高团队整体理论水平和工作能力。四要加强团队沟通协作。合作是团队的灵魂,学院教学管理团队要营造公平公正的良好环境,建立和谐的团队人际关系,保持顺畅的沟通,加强协同合作,培养团队精神,确保团队高效运行。(作者单位:山西财经大学会计学院。本文系山西财经大学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高校二级学院教学管理团队建设研究”的阶段性成果;项目编号:2016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