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海洋大学获全国学校体育教学优秀改革成果奖
近日,浙江海洋大学“浪尖上的海洋体育特色课程改革”获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体育教学优秀改革成果奖。
12月3日,教育部官网公布了“全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改革成果”《教体艺厅函〔2018〕80号》,浙江海洋大学的《让体育由高教的“软肋”变“亮点”---“浪尖上的海洋体育”特色课程教学》改革成果,成功入围。这是继浙江海洋大学2014年获得省第七届教育教学成果(海岛野外生存)一等奖以来第一次获得教育部颁发的全国学校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奖项。本次全国学校体育教学、训练、竞赛及条件保障体系建设优秀改革成果共产生118项,获奖面涉及全国大中小学及各省市教育部门,其中只有30所高校获此殊荣。
据悉,,浙江海洋大学2015年开设了“浪尖上的海洋体育+”系列课程。挖掘了体育在培养涉海类学生实践能力和心理素质方面的独特价值,有效地弥补了智育在这方面的“无力”;实现了体育在促进涉海类学生积极健康的心理品质等方面的独特功用,有效地弥补了德育在这方面的“软弱”。实践表明,以海洋体育为核心,以海岛野外生存课程为抓手的体育积极介入的协同“作战”培养模式,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走出了一条通过体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实现全面发展的新路径。并已逐渐使浙江海洋大学体育实现华丽转身,由高教的“软肋”变“亮点”。
通过体育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径,海洋体育教学改革成果在理论上纠正了当前体育对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作用的认识偏差;突破了体育课程性质诸如“竞赛化”、“体能化”的传统狭隘观念,丰富了体育课程的教育价值,提升了体育课程的社会意义。在实践上自主开发和实施了一条通过体育课程教学增强学生实践能力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新路径;创造了如何结合区域和学校特色革新体育课程教学的新模式;拓展了体育课程教学渠道,为大学生素质教育开辟了新课堂;
构建了“三重性”和“三结合”的体育课程教学新体系,海洋体育课程体系第一个特征体现在“三重性”——专业性、区位性和实践性。特色课程体系充分体现了因地制宜的课程开发原则和区位优势,为其他院校如何利用所在区域资源开发和设计校本课程提供了一个成功范例;海洋体育课程体系第二个特征体现在“三结合”---课堂教学、第二课堂和社会实践的有机结合。突破了传统的以“三个中心”(教师中心、教材中心、课堂中心)为特征的课程教学形态,极大地拓展了体育课程教学的时空环境。
体育教学改革成绩斐然,近年来,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93以上%,达标率连续三年名列全省普通高校前列(第6、第14、第12名)。实用游泳技能达标率95%,社会适应、团队协作等能力均有显著提高。在全国、全省的龙舟、游泳、帆船、皮划艇等大赛中频获佳绩。体育教学改革研究取得丰硕成果。获浙江省第七、八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各1项(其中一项为参与) 。获全国第十二五规划教材一部,获得浙江省十二五优秀教材成果奖1项,获各级各类全国、省教学技能、微课等一、二、三等奖多项。获省级在线精品共享开放课程3门,出版海洋体育特色教材6部,承担相关课题40余项,发表论文40多篇,获各类校级以上教学奖项38项,获批专利近40余项其中发明专利5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