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为本】多维度提升教学质量
多年来,武汉大学已形成独特的本科人才培养思想体系,即“人才培养为本,本科教育是根”的办学观;“以成人教育统领成才教育”的育人观;“厚基础、跨学科、鼓励创新和冒尖”的教学观;“激发教师教与学生学双重积极性”的动力观。
2018年是首次启用2018年版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年。为更好地落实“学生为本”的核心理念,我校着力在高层次人才授课、信息化教学、小班化教学推广、公共基础课改革上下功夫,多维度提升教学质量。
鼓励高层次人才授课,让最好的老师培养最好的学生。学校大力推动两院院士、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等高层次人才走上本科教学一线,完善教授给本科生上课制度,,逐步实现教授全员给本科生上课。近两年,共有155名高层次人才为我校本科生授课,2017年合计277门次,其中专业必修115门次、专业选修126门次、公共必修15门次、通识选修21门次;2018年合计270门次,其中专业必修100门次、专业选修139门次、公共必修14门次、通识选修17门次。
推动教学信息化建设,用最便捷的手段保障教学效果。学校大力推动智慧教室、网络课堂建设,充分利用讨论互动教室和远程互动教室,构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实现更广泛的辐射开放式教育。目前,全校共有18间讨论互动教室,4间精品录播教室,2间远程互动教室投入使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珞珈在线”慕课师生反响良好,网上课件、微信点对点答疑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喜爱。
推广小班化教学, 以“小而精”的教学模式满足学生需求。近几年,我校小班教学比率逐年上升,2018年成果尤为显著。2018年,我校本科教学总课头数11660门次,其中小班教学(30人及以下课程)课头数3834门次,占32.9%。今年新增的《人文社科经典导引》、《自然科学经典导引》两门通识导引类课,全部采用大班授课和小班研讨课交替进行的教学模式,以保证我校新生通识教育的质与量,推进文化育人。另外,我校非外语专业的常态性外教课程在2017年共开设33门次,2018年26门次,80%以上都是小班教学,既保证学生的专业水准,又拓宽学生的国际视野。大学英语也全面采用小班化教学,给与学生更多的交流机会。
狠抓公共基础课改革,以“优课优酬”提升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2017年,学校将公共基础课重新定位为学校人才培养的基石,本科生院与各院系通力合作,进行公共基础课改革,激励与考核并驾,推行优课优酬方案,加大对公共基础课的经费投入,2017年公共基础课课酬标准普遍上涨30%,2018年又增加公共基础课教学奖励课酬1800余万元,其中20%专门用于奖励教学业绩突出的公共基础课教师;优化教师队伍,鼓励高层次人才担任公共基础课主讲教师;大力推进分级分类教学,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因材施教,盘活我校公共基础课资源,提高公共基础课教学质量成效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