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40年】科研创新与教书育人的奋斗人生(2)
2013年9月10日教师节庆祝大会上,学校给我颁发了“执教三十周年”荣誉证书。作为在高校工作一生的普通教师,我觉得最大的荣耀和成就感就是四个字:教书育人。在数十位已经毕业的博士生和硕士生,以及更多的本科生中,有许多已经成长为教授、副教授、高级工程师、副研究院员,以及博导、硕导、系主任等,成为了单位的中坚骨干,甚至国际上的知名学者。有多位学生获得了国家青年千人、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和湖北省青年百人等称号。例如,2007年毕业的鲍桥梁博士现在是澳大利亚Monash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终身副教授和The ARC Future Fellowship(类似于中国的杰青),2012年入选中组部第二批“青年千人计划”,获得国家基金委“优秀青年科学基金”,2016年03月14日《科技日报》曾以“鲍桥梁:二维材料世界追梦人”为题进行报道;2014年毕业的张豫鹏博士2017年入选“湖北省楚天学者特聘教授”和“湖北省百人计划”双称号,目前为湖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博导;2010年毕业的廖灵敏博士现为长江科学研究院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曾经是该单位的第一个女博士和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不到三十岁);2013年毕业的江旭东博士现为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保护中心副主任和副研究员,在中央电视台《国家宝藏》电视片中担任“越王勾践剑”国宝守护人,在文物保护领域已经有较高的知名度。
这里还想介绍几个我课题组较为独特的情况和做法,与大家交流。
一个是我课题组有一个由学生们自发设立的一个课题组基金。在物理学院,我课题组也算是一个奖学金大户。2012年起,教育部和武汉大学改革实施全新的研究生奖学金政策,分别设立了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和武汉大学学术创新奖。那一年,当时的博士生张豫鹏、江旭东和硕士生黎德龙等人共获得了各类奖学金奖励达到十五万多元,其中张豫鹏博士和江旭东博士的奖学金分别就高达5.4万元。让我感动和没有想到的是,这些获奖学生主动提出拿出1/6的份额设立一个“课题组基金”供课题组成员集体使用。设立的初衷是:给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发放生活补助、补贴部分课题组集体活动支出、给毕业结婚的同学发红包等。其中有几位家庭困难的学生就是通过这个基金完成了学业,毕业后很快又返还了费用。这个基金由学生们自己保管和记账,互相监督。我觉得1/6的比例太高,后来改为了10%。通过这个基金的设立,极大地提高了课题组的团队凝聚力。
第二个是罗成志博士在他5年的硕博连读时间里,曾连续获得过4次国家奖学金和1次“于刚·宋晓奖学金(博士生)”,应该是创造了一个“学校之最”。罗成志不仅专业基础好、聪明、刻苦、动手能力强,还是每天最早到实验室的学生,做事踏踏实实,不浮躁。他还是一个很有个性的学生,当年他以名列前茅的成绩获得了硕士生推免生资格,也和很多学生一样去北京上海等地的大学和研究机构参加夏令营。但是转了一圈以后,他回来对我说:“潘老师,感觉都差不多,我就在武大跟着您读书!”此后,他就踏踏实实学习和做科研,并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8年毕业后到一家高科技公司工作。
第三个是我课题组自2012年起,每年年末都要举办一个《“珞珈”材料 — 物理年度回顾与展望研讨会》。这是一个特殊的学术会议,参加人员主要是我课题组已毕业的学生和在读的学生,以及学生的学生等。举办这个会议,我的想法是通过毕业学生与在读学生之间面对面的接触和交流,一方面让毕业学生了解母校和课题组的发展情况,最重要的是以毕业学生为榜样,让在读的学生能够安心学习和科研,明确自己今后的发展方向。这种现身说法可能比我的说教更有效。在会上毕业学生和在读学生,以及邀请专家一起做学术报告进行交流,然后师生和家属们欢聚一堂吃年饭,重温母校生活的重要时刻。有许多朋友和同事都对毕业的学生能不远千里回来参加课题组聚会表示非常的羡慕和赞赏。通过这些活动,课题组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学风,形成了“活力、开放、合作、团结”的课题组文化。有条件的毕业学生也积极要求主办会议,会议曾先后在苏州大学、深圳大学和武汉理工大学等地举行。
由于课题组良好的学习氛围和学生们的优秀表现,2012年12月,我荣获了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2012年度我心目中的好导师”,2013年1月,荣获“武汉大学第三届我心目中的好导师”等荣誉称号。
服务社会:践行责任担当
服务社会也是一名大学教授的重要职责。在高校工作近四十年里,由于受到学校领导和同事们的信任,曾2次担任中层副职,并长期担任材料物理系(或教研室)主任。值得一提的是牵头主持了一些学科建设工作,也算是我对学校的一点实实在在的贡献。例如:申报材料物理与化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2年)、材料学专业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05年)、材料科学与工程博士后流动站(2009年)、材料工程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2010年)、 “材料物理与化学”湖北省重点学科(2008年和2013年)等,并牵头了这些学科点的多次评估工作。还负责了本科生“材料科学与技术实验班”(2003年)的筹建与运行工作。
在学术兼职方面,我长期担任湖北省物理学会和武汉物理学会秘书长(2001年至今)、教育部材料物理与材料化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2006年至今)、中国材料研究学会理事(2007年至今)、湖北省机械工程学会理化检验专业委员会理事长(2006年至今)、湖北省电子显微镜学会副理事长(2001年至今)、武汉理工大学兼职教授(2005-2008年)和巴西佩洛塔斯联邦大学(Federal University of Pelotas (UFPel), Pelotas, Brazil)材料科学与工程研究生项目访问教授(Visiting Professor)(2018年至今)等,还是数个国内外学术刊物的编委和数十个学术刊物的审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