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杭:大屏背后的乡村教学探索
南阳中心小学老师在录制直播课。
在距离上杭县城1小时车程的南阳镇中心小学,一场面向小学六年级的英语教学直播正在紧张进行。
直播教室里,6个摄像头和6支话筒全方位记录着课堂上的点滴。教室后面的录像室内,另一名老师扮演着“编导”的角色,有条不紊地切换着直播画面,以便外校的师生能看懂画面语言。通过“校校通”网络,这些声画被同步传播到镇里六个教学点教室的大屏上,它们还被保存在云端,以备往后随时取用。
这样的直播课在上杭已成教学常态。十几年来,上杭县紧跟国家教育信息化发展步伐,推进城乡教育均衡。近年来,以创建“教育基本均衡县”“教育强县”和“政务云国家级试点县”为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教育”,让全县师生能够共上一节课、共享一片“云”。
一块大屏连接山区学校
南阳镇设有六年级的教学点的师生提前一天收到观看镇中心小学英语直播教学的通知。
“学校一般每周对外直播一节公开课,选择业务出色、亲和力强的老师。”镇中心小学校长黄学立介绍说,本次直播老师是学校英语学科带头人。
记者来到南阳镇第二中心小学时,正值他们准备开机观看这节英语直播课。任课老师林月红拉开移动黑板,墙上露出一块75英寸液晶大屏幕。直播期间,她大多数时候和学生们一起对着屏幕认真听讲,偶尔会拿起粉笔在黑板上解释一两个单词。
“一个镇里的教学进度差不多,学生基本能够听得懂、跟得上,直播效果还不错。如果遇到陌生的知识点,我们会用板书解释或口头点拨。”林月红说。
“农村孩子对直播课充满了好奇。虽然隔了一层屏幕,但丝毫没有疏远感。”该校校长张秀萍表示,老师在找节奏适应新模式,孩子们也慢慢学会习惯。
据黄学立介绍,,南阳镇虽位置偏远,却是上杭学生最多的乡镇。全镇在校学生3500余名,有12个小学教学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显得尤为重要。“我们建成直播教室,实现了全镇各小学教学点视频同步直播,把优质教育资源分享给兄弟学校。”
南阳镇官余村教学点距镇上8公里,在山路上驱车20分钟才能抵达。“我们这里留守儿童很多,他们一学期可能也到不了镇上一次,对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该教学点负责人黄河说,他们只有4名教师,师资力量薄弱。
2017年开始,该教学点的学生开始通过大屏收看直播课。“直播课传递了新鲜的知识和正向的信念,像是打开了一扇窗户,给孩子们带来积极的改变。”黄河说,借助现代化智能教学设备,山里的孩子也能享受到优质教育。
上杭的教育信息化始于2003年的教育城乡网建设,之后的十几年里,信息化基础设施得到持续完善。2013年,上杭投入1600万元采购安装近900套触控平板一体机组成的交互式多媒体设备,实现了全县教学点班班有播放设备。2016年4月,上杭制定实施《上杭县“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发展专项规划》,重点支持农村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填平基础教育数字鸿沟,推动城乡中小学资源共享。
上杭县教育局局长黄从廷表示,全县中小学除了观看直播课程,还可以随时点播观看来自示范校上杭一中、上杭三中、上杭实小以及来自省市学校名师的优质录播课。
智慧课堂告别单一教学模式
透过黑板后面的大屏幕,是一整套依托信息化设备的教学理念。它到底对学生的实际帮助有多大?这始终是教育改革中的焦点问题。
走进省一级达标学校上杭一中的智慧课堂,记者试图找到答案。
在这堂看似普通的数学课上,一中教师邱培忠在数据库里随机抽取一道选择题,把它呈现在大屏幕上。讲台下的学生心领神会,纷纷按下桌上的作答器,选好答案。与此同时,系统迅速将这些数据收集处理,在大屏幕上反馈出答题报告,包括每一个选项的回答人数等诊断内容。
“智慧课堂让我们告别了‘一支粉笔走天下’的单一教学模式。”课后,邱培忠向记者分享心得,在一对多的大课堂教学中,老师借助信息技术的辅助,能够实时获取评价性数据,并据此随时调整教学的内容和速度。
上杭一中教研室主任温华盛说:“传统教学模式老师费力,学生费解。而智慧课堂不仅让老师有的放矢,还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互动,课后师生的交流也更频繁了。”
2014年,上杭一中先行建设智慧教室,开展智慧课堂教学模式。那时,邱培忠是实验班的班主任。“屏幕对学生的吸引力远超黑板,大家的兴趣很高。潜移默化中,班级更有活力也更团结了,这种教学模式渐渐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认可。”邱培忠说。
王涛是当年实验班上的一名学生。他说,自己原先比较内向,成绩也比较普通,高二时受益于此,学习热情一下子被点燃。2016年,王涛考入浙江大学。
时间是最好的答案。如今,智慧课堂在上杭一中已经蔚然成风。许多学生向记者反馈对此“早已习以为常”。2018年,上杭全县建设智慧教室200间,智慧课堂示范校达到30所。基于智慧教室应用的“以533模式实践高效优质的智慧课堂”也被教育部评为2017年全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应用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
新技术带来教学反思
“无论是大屏还是‘互联网+’,都是教学的工具。工具会不会用、用得好不好,关键在人。”县教育局局长黄从廷说。
近年来,上杭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推进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的全面提升。
“除了学生会在课后登录直录播平台查缺补漏,我们老师也会进去听课、评课,互相学习促进成长。”在上杭一中,该校地理老师陈世珩向记者展示该平台手机端的“微课”库,其中包括上课老师的背景介绍、课程类型、课程视频以及直播课程预告等模块,“手机小屏提供的灵感和思路,可以转化为课堂大屏上讲解的内容”。
大屏幕折射出大数据。县教育局网络中心主任刘旺松表示,结合智慧教室诊断补救系统,上杭搭建起基本满足本县中小学、职教等各类学校教学需求的“微课”库,为改进教学行为提供借鉴和依据,促进老师对课堂情况进行反思、补救,使教学应用精准化,提高教育质量。
早些时候,优质教育资源的下沉也曾给农村学校带来“幸福的烦恼”。县第二实验小学老师谢芳炳说,自己刚交流到南阳第二中心小学时,有时被看完直播课的孩子追问:“为什么城里的老师可以用大屏幕把课讲得那么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