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不应是改革的“旁观者”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具体在教育领域,区域高中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尤为突出。党的十九大将高中教育由“基本普及”调整为“普及”,这意味着要在多样化、有特色上下功夫,引领高中教育发展。
新高考是高中教育走向新时代的标志,新一轮高考改革打破“唯分数论”,实施“两依据一参考”的多元评价机制。这一改革有利于科学选拔人才,促进学生健康发展,对高中教育产生积极而深远影响的同时,也给高中教育带来严峻挑战。
转变教育理念首当其冲。新高考取消文理分科,将学业水平考试纳入高考成绩 ,势必带来高中教育理念的变革。从过于偏重文理转向全面打好基础,从关注分数转向人的发展,切实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
办学条件及师资水平的挑战凸显。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现有的教育资源、教育设施及师资水平明显不足。比如,选课走班制的实施必然对教育资源的数量和结构提出新要求,教学场地、实验设施及相应的学科教师配备等都是高中教育面临的难题。当选课走班教学逐步推开,综合素质评价成为学校管理和高校录取的重要依据,这无疑打破了传统封闭僵化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优化课程设置成为必然选择。高考改革后,各高中学校只有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国家课程方案,规范课程实施,认真开展选课走班教学,扎实开展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才能提升教育质量。学校既要逐步构建多层次、多类型、可选择的课程体系,更要开设“生涯课程”,帮助学生提高自我认知能力和选择能力,为他们的学业及终身幸福做好准备。
学校管理和教学评价面临严峻挑战。长期以来,各高中学校习惯了以行政班为主体的教育管理模式,以教学成绩作为管理的唯一杠杆。高考改革后,全校范围的选课走班如何组织,行政班与教学班如何并存,师资如何配备,综合素质评价如何保证真实可靠,家校共育如何实现,等等,这些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考验着学校管理者的教育智慧。
按照问题导向、协同攻关的策略,认真研究普通高中学校存在的共性问题,抓住高中教育改革的关键因素,推动区域高中教学改革不断深入。
一要优化课程建设。坚持课程的核心地位,建构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融为一体的“知识—活动”体系。以推进基础教育综合改革为抓手,实施“推进课程教学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行动计划,扎实开展以“课程创新、有效教学、深度学习、有效教研、发展性评价”为主要内容的融合创新,推进学校深度转型。
二要优化资源配置。面对新一轮高考改革,高中现有的教育资源、教育设施及师资水平明显不足。基于此,我们将以解决大班额问题和改薄工作为抓手,加大投入,努力改善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满足高中学校选课走班教学和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的实际需要。
三要改革管理体制。加快推进高中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工作,打破教师交流轮岗的管理体制障碍,,建立完善区域内高中教师岗位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加快推进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出台相关政策进行高中现代学校制度建设的探索,以校长职级制为推进高中教学改革提供有力支持。
四要技术嵌入过程。建立校企合作模式,实施“智慧教育·数字化校园”建设,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教育体系和学习空间,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现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