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教师教育新特色
近年来,江西师范大学总结办学经验,结合当今教师教育发展新形势,探索出“以师德为引领,创新教师培养三大体系,服务领航全省基础教育”的教师教育改革路径,提升师范生培养质量,彰显教师教育特色。
师德引领铸牢师魂
学校发扬“术德兼修”的办学传统,充分发挥师德在教师教育中的引领作用,引导学生树立教书育人、服务国家的大爱情怀,着力解决“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的问题,牢牢把握正确办学方向。
厚植“以德为先”的育人理念。充分发挥江西红色文化资源,开发红色资源校本课程,建立“红五月”师德主题演讲与辩论、“金十月”感恩师德故事创作与展示活动等教师教育文化品牌,引导师范生传承红色基因。加强师范生思想道德、教师职业理想和信念教育,创办“弘德”师德论坛品牌,邀请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代表龚德凌校友,全国模范教师、感动中国人物支月英等来校讲座。实施师德体验教育、师范生全员技能通关测试等常态教育。
完善师德养成教育体系。学校将师德养成教育全面“融通”于师范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五位一体”师德养成教育体系:“课堂教学”渗透师德。在公共课、专业课中渗透师德教育,增设“教育公益活动”和“教师文化活动”两类师德体验课程;“主题活动”强化师德。在广大师生中开展师德报告会、“寻访最美乡村教师”等活动。“教育实践”践行师德。实施“红土地支教实习”“国培计划顶岗实习”等项目,组织学生到农村中小学进行一学期的支教实习,强化师范生职业体验。“校园文化”熏陶师德。实施师魂建设工程,培育“修师表、强师能、立师德、铸师魂”的教师教育特色文化。“德育答辩”检验师德。在全校实施本科生学业、德育“双答辩”。
营造师德建设良好环境。定期开展“三育人”标兵和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举行“感动师大”人物评选表彰和优秀教师巡回宣讲活动,创建全国第二家、江西省第一家“教师志愿服务协会”,用身边的人和事推动师德师风教育。建立师德考核负面清单和教师师德档案,在教师年度和聘期考核、职称(职务)评聘、岗位聘用和各类评比中,将师德师风表现作为首要内容,让师德师风从“软指标”变成“硬约束”。
通过师德引领,筑牢了师范生的理想信念,为师范生立志从教打下坚实基础。师范生中涌现出“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肖玉玲、在贵州偏远山区接续奉献16年的研究生支教团等一批优秀典型。
“三大体系”强化师能
如何培养品德高尚且师能优秀的卓越教师,是师范大学的重要课题。学校以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和养成教育为着力点和突破口,创新打造“三位一体”教师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很好回答了“怎样培养人”的命题。
一是构建“实践取向”的课程教学体系。坚持“学科专业教育与教师教育渗透”“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融合”“校内培养与校外培养贯通”理念,构建以“通识教育+专业教育+教师教育”为主体的三大课程模块,将实践取向贯穿于整个课程教学过程。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加强精品课程资源建设,完善课程学习评价制度,制定出台教学常规、专业能力考核标准等,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二是构建“能力取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以培养师范生教育实践能力、教育研究与创新能力为重点,推动建立教师教育实验教学中心和校-政“1+20”教师教育创新实验区、校-校“1+100”教师教育合作共同体。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基本技能强化训练”、“教学基本能力模拟实训”、“教育创新能力情景实践”实验教学体系,设计了“认知、体验、内化”三层能力递进发展路径,形成了“名师示范、教育见习、模拟实训、现场实习、实践反思”五段教学实践能力培养模式。
三是构建“素质取向”的养成教育体系。构建“感受师魂、活力校园、对话大师、魅力塑造、风采展示、爱心校园、素养提升、追求卓越”八学期持续递进的养成教育体系,打造“素养堂、经典会、赏析台、训练场、文化角”等平台,开展了每日一练(基本功训练)、每周一誓(师德宣誓)、每周一诵(经典诵读)、每周三训(晨读晨步)、每月一演(演讲)、每月一展(作品展示)等系列素质养成教育活动。
依托“课程教学、实践教学、养成教育”三大体系,学校探索举办“学科教育名师”“未来教育家”“卓越教育管理者”等系列卓越教师培养实验班,实施“六年一贯、本硕一体”的卓越教师人才培养,并单独组建免费师范生院培养造就未来高端教师。2014年学校获批2项教育部“卓越教师培养计划”项目,2017年入选教育部“卓越中学教师培养计划实施院校”。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从教就业率高达98%。
服务领航基础教育
学校充分发挥教育学科人才优势和优质资源辐射作用,积极服务领航教师专业发展、基础教育改革,展现师范大学责任担当,通过服务全省基础教育,同步提升教师水平、丰富教学资源、优化培养过程、延伸培养空间、拓展实践项目,从而反哺师范生培养。
一是促进基础教育教师发展。学校联合全省特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组建16个学科专家团队实施“国培”“省培”,构建“专家引领、任务驱动、影子学习、网络研修、在岗跟踪、成果展示”教师专业发展模式。依托专家团队,组织全省一线教师建立了800余个教师网络研修工作室,构建了从师范生培养、资格考试、入职标准、职后管理、专业发展等教师生涯全程服务体系,夯实学校的全省基础教育教师发展中心和名师摇篮地位。
二是促进基础教育改革发展。学校大力开展各类基础教育和教师教育研究,教育研究院连续5届获评全国优秀高等教育研究机构。近年来,学校获批教师教育类国家级研究项目50多项,省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100余项,承担了全省教师课程标准研制、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题库建设与机考系统开发、全省中小学教师招聘考试标准研制等工作,“基于大数据的江西省教师质量监测、评估与服务协同创新中心”获批为省级“2011协同创新中心”。
三是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学校近年来组织名师、专家服务团50余次赴县、校开展讲座、报告,开展送培到县、送培到校30余期。学校在全国率先实施“红土地支教实习工程”,被教育部确定为全国实施“农村师资支持计划”试点高校,,先后派出27批共计8000余名优秀师范生赴贫困农村地区顶岗支教实习。组织师范生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留守儿童帮扶、中小学生科普、校园法制教育等系列活动。2017年6月,人民日报以《河滩上的足球梦》为题报道了我校大学生赴边远农村小学支教志愿服务的事迹。
(作者单位系江西师范大学)
《中国教师报》2018年02月07日第1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