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质量国标”让高等教育规范前行
日前,教育部召开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这也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首个教学质量“国标”。据介绍,此次发布的本科教学质量国标涵盖了普通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布点。
据了解,国标研制工作前后历时四年多,涵盖了普通高校本科专业目录中的全部92个本科专业类,包括全部587个本科专业,涉及全国高校56000多个专业点,既有“规矩”又有“空间”,既有“底线”又有“目标”,既有“定性”又有“定量”。比如药学类专业标准中就有定性的要求,规定“药学类专业培养与药物研发、生产、流通、管理、质量控制和药学服务等相关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在保障全民健康的工作中发挥重要作用”,同时还阐明:“各高校可根据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办学特色与学科优势等,进一步细化和丰富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
该标准的发布,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是一件大事,它给我国所有开设的本科专业都制作了一个“模具”,关于学位、学制、教学任务、培养目标、师资数量、实验教学仪器、实践基地等所有的内容都进行了明确规定。
笔者以为,该国标的发布,不仅能够对我国高等教育的本科专业来一次大规范,还将有利于促进“双一流”大学的建设与发展,有利于提升我国高等教育的质量,,让高等教育成为真正负责任、有良心的教育。
事实上,在“教学质量国标”征求意见时,有学者提出意见建议:一是认为大学本就是应该多元化发展,各个学校之间的同一专业出现不同的教学思路本就是正常的事。不同的学校应该有不同的特色,应该百家争鸣、百花齐放。二是高等教育和培养人才不是工业生产流水线,不应该设立过多的框框。
但笔者以为,“教学质量国标”的可贵之处还有很多。比如求大同而存小异,国标的制定只是设定了一个基础条件标准,各个学校仍然可以有自己的办学特色,也可以在这个标准之上有所创新、有所突破。教育部相关负责人明确阐明了“保底但不封顶”的概念,在实际教学中,教育部门监管的应该只是各所学校尤其是一些普通院校、民办院校是不是按国家标准开设专业了,要规避的是那些乱开设本科专业教育的行为,而不是对高于标准的进行严管。
无规矩不成方圆。众所周知,近年来,每年各地都会有不少职专院校升级为本科院校,许多专业类大学也都会增设一些新的本科专业,朝着综合类大学目标迈进的学校也不在少数。有了这个教学标准之后,各所学校新加本科专业必须要有国家标准中所要求的硬性条件,这是对教学的规范,也是对教育权力的约束。
对于教育部门而言,需要做的是“一把尺子量到底”。尤其是那些新增的大学专业,如果教育质量、条件和标准不达标,就应该瞪起眼来,该调整就要调整,该撤销就要撤销。目标和宗旨是,提升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培养出更多的优秀人才。(王传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