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武廊三地高校课程可互选,北京优质教学资源延伸北三县
通武廊(通州、武清、廊坊)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三地高校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试点京津冀跨省市高职单独招生……京津冀教育协同工作迎来新进展,三地市民的获得感将大大增强。
北京市教委、天津市教委和河北省教育厅日前在雄安新区共同发布了《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行动计划(2018-2020年)》。今年,京津冀三地教育部门将通过统筹三地师范院校资源、启动天津市属特色高中援建雄安新区项目、开展三地跨省市高职单独招生试点、推进北京市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到廊坊北三县地区开展合作办学、举办三地高校联盟论坛等6项重点任务,进一步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走向深入。
三地已帮扶雄安45所学校去年三地教育部门深入贯彻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坚定不移疏解教育领域非首都功能,取得积极成果。3月,北京市六一幼儿院雄安院区等4所北京援助办学校区揭牌;7月,河北师大附小、石家庄二中等学校到新区开展合作办学,成立雄安校区。去年,雄安新区有45所学校与京津冀优质学校建立各种形式的帮扶合作关系。教育协同背景下,京津冀三省市的工作任务也更加明确。未来京津冀教育行政部门将与雄安新区加强教育规划对接、政策对接和项目对接,支持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与雄安新区合作。
北京市六一幼儿园雄安院区其中,北京市推动符合雄安新区定位的部分教育功能向新区转移,全力支持央属高校向雄安新区疏解。北京市采取“交钥匙”工程方式,建设1所幼儿园、1所小学、1所完全中学(含初中、高中)。通过派出优秀管理团队、教师互派、课程共享等形式帮扶建设4所学校(幼儿园),提高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北京市实施支持雄安新区师资培养培训项目,通过教师到京跟岗培训、联合面向全国招聘、组织优秀教学管理团队进驻等方式,帮助雄安新区培养培训干部教师。
天津市发挥国家现代职业教育改革创新示范区作用,共同打造国际化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提升雄安新区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水平。河北省加强对雄安教育规划建设的指导,构建科学合理的教育体系。同时,北京、天津、河北共同支持雄安新区高水平发展高等教育。
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京津地区教育资源相对发达,在本次合作中,三方决定继续推动跨省域合作办学,促进区域基础教育深度融合。河北省将继续推动京津优质中小学(幼儿园)采取教育集团、学校联盟、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开办分校等方式,与河北省中小学(幼儿园)开展跨省域合作办学。同时,支持有条件的在京部委属高校到天津市、河北省与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协作,共建附中、附小、附幼。
北京八十中语文教师在安新县为当地学生上课。
京津冀地区将试点教师资格、职称职务互认,深入推进中小学、幼儿园教师、校(园)长挂职交流,协作提升教师能力素质。具体操作过程中,京津两市选派优秀教师到河北受帮扶地区开展支教送教,对受帮扶地区职业院校教师和管理人员开展系统化培训。在被称为“小京津冀”的通武廊地区,京津冀将开展基础教育“同上一堂课”,促进三地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在数字教育领域,将实施数字学校优质资源共享项目,推动优质数字教育资源面向三省市教师学生全面开放。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教育协同关注到了疏解转移人口的子女教育问题。据了解,三地携手研究制定支持、吸引疏解转移学校的配套措施和优惠保障政策,将疏解转移人口子女纳入承载地教育发展规划,建立健全疏解转移人口子女入学政策及学籍管理政策,为人口疏解提供便利。
探索高等教育培养方案互通北京、天津两校名师名校众多。记者发现,在全面落实京津冀高等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还将深化京津冀高校联盟建设,在联盟平台上探索培养方案互通,开展课程互选、学分互认、教师互聘、学生交流和短期访学。同时,实施高校教师、管理人员异地挂职交流计划,建立高校教师访学机制;建设若干开放共享的高校学生素质教育基地、实习实践基地和实训基地;加强区域高校毕业生就业信息交流平台共享,引导和鼓励京津高校毕业生到河北省就业创业。
此外,引导京津冀高校健全协同创新机制,鼓励京津冀高校发挥学科互补优势,开展协同创新攻关与成果转化应用,推动高校创新支撑服务城市空间布局和产业集群发展,共同推动部分地方本科院校向应用型转变。在高校招生过程中,三地积极争取教育部支持,建立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统筹协调机制,建立三省市高等学校招生计划联合会商制度和职业教育重要事项会商机制。
北京优质职教资源向北三县延伸在推进三省市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过程中,京津两市发挥职业院校的比较优势,输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北三县毗邻北京城市副中心,,在职教协同领域,北京市将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到廊坊市北三县地区开展合作办学,大力提升区域职业教育发展水平。
三地将推进跨省市中高职衔接,建设京津冀职业教育对接产业服务平台,推动职业院校、职教园区与产业聚集区融合发展;推动技术技能人才联合培养,推进跨省市中高职衔接,对跨省市就读的职业教育学生在免学费、助学、培训补贴等方面逐步实行同城同等待遇。
此外,还将开展京津冀跨省市高职单独招生试点,重点培养冬奥会、学前教育、护理、金融管理、新能源、电子商务等领域职业技能人才,探索符合协同发展需求的高职院校招生录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