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统论网球教学原理简介
相信很多人都认同网球难学,连国际网联也对此伤透脑筋。它在90年代学乒乓球改大网球,当时有个广告说以前打网球是捡球捡球捡球,今后将会是击球击球击球。后来捡球依旧,反而球手容易受伤,这个改革失败了。本世纪初它再组织多国专家搞了个快易网球,这次改革比上次靠谱,十几年过去还没有失败。
2002年我邀请褚松教练来江门市推广网球,他另类的教学方法吸引了我,让我知道了从没见过的网球教学。他外语好能看懂外国的网球文章,那个方法的原创是《两小时学好网球》的作者,他教学员不用拉拍向后,只要拉拍在身边,用简单动作打上旋球。褚教练在小场教学也是我第一次看到。
受此启发,我也用这个方法教,发现真的有效,于是越教越有兴趣,从此一发不可收拾,成为简易教法的狂热爱好者。2004年投稿到《网球天地》介绍简易法,2007年在网球网写博客《一小时学会打网球》宣传简易法。由于网球网停办,我将宣传阵地转移到网球之家,现在那里还保存很多这方面的日志。
简易法比传统法效率高很多,这是经过实践检验的,这个客观表像应该有一个内在规律。在海量的实践案例和无休止的网络争论中,我逐步逼近这个客观规律,突破点是从幼儿早期教育科学发现中移植来的概念,即感觉统合。
网球教学有个明确的检验标准,无论什么姿势,无论什么教学方法,标准不变,这就是打中球,击球点合理,落点可控,力量可控,旋转可控。简易法和传统法的效率差距不是标准不同,而是路径不同,是一步到位和分步到位的分歧。对事物有不同理解是永恒的真理,有理解就一定有不同理解,一步到位的教练认为这是网球教学的正统,其它都是旁门左道或有益补充。实践却证明分步到位的效率高,而且不是一般的高。引入感觉统合概念,可以解释分歧的内在规律。以前,运动技能形成学说的理论基础是高级神经活动学说和条件反射学说,但是用来解释网球教学的检验标准总嫌不足,我只好借用感觉统合的概念。打不中网球可以定义为手眼配合不行,即视觉和本体觉在这个环节感觉统合失调。同理,击球点的问题,落点问题,球速问题,旋转问题等等,都可以用感觉统合的概念解释。
用网球教学最基础的正手抽球举例,它需要激活的感统有九个:打中球,打过网,在右前方打,控制落点,左右移动打,前后移动打,打平击球,打上旋球,发力打球。传统方法先教东方式握拍,再教中间式站位,拉拍向后,向前挥拍,随挥收拍,这样空挥拍一段时间,没有问题了才在右前方垂直放落地球猛力打过去。这个方法激活九个感统需要多少时间?有人一辈子无法激活,因为他打几次不打了,难,不好玩。有人激活一部分就算,一个显著的事实是业余网球爱好者多数击球点偏后。克罗地亚的巴约老教练告诉我,他小时候要学一年正手,一年反手。有的教练两年不让学员比赛,要继续打基础,其实是他两年里无法帮助学员激活这九个感统。简易法激活九个感统一般人可以在几节课完成,这个论断已经有千百个实践案例,能够作为定论。
短距离将球轻轻颠过网容易打中球,大动作挥拍较难打中球,这是感统论的简单定律。打中球的感统和其它感统激活以后,会陪伴终身,这是印刻定律。打网球的感觉统合不会先天带来,需要后天引导激活,好的引导技巧是教练的基本功,这是引导定律,还有有效定律,次序定律,叠加定律,可变定律,这七个定律是我在实践中归纳的感统论基本定律,方便教练在教学中操作。
从效率范畴区分网球教学,高的我定义为感统论,低的定义为姿势论。怎样判断这个区别呢?传统法是姿势论,但有些教练的某个步骤符合感统论。简易法是感统论,也有一些教练的指令符合姿势论。我归纳为,教练的每个方法,步骤,要求,能够利于学员激活感统的是感统论,否则就是姿势论。同样的方法,教一些学员是姿势论,教另外的学员却是感统论,判断合格感统论教练的标准,除了方法和理念,还要看他因人而异的能力。
最后,用感统论网球教学原理评论快易网球,三种不同大小的球场,三种不同弹性的球,,这些措施符合感统论,适合学龄前儿童,对大人就多余了。它的颠球步骤过多也是适合儿童,大人其实只需要一些简单的颠球步骤就可以激活颠球的感统。快易网球认为网球难学的原因是教练太重视技术,这是只看到表像没看到本质。重视技术没有错,错在违反客观规律,欲速则不达。由此可见,快易网球没有发现感统论的科学规律,采用的方法治标不治本,缺陷很多。汪俊老师的网球123比快易网球早十年,而且效果更好,因为他的方法更符合感统论。
2010年我将感统论的研究编成教材,书名叫《网球教学原理》,印了1000本送给别人。网球之家和另外几个网站有这本书的完整电子版,有兴趣的教练在网络很容易找到。几年前,沈建球老师写了一篇文章对我的研究提出不同意见,我很感动,借此机会向沈老表达我真诚的感谢。(来源:网球之家 作者:李德添)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