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论坛综述
近日,山西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和山西大学社会教育研究中心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教育学史论坛,主题为“改革开放后中国教育学学科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来自北京大学、浙江大学、西南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华南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天津师范大学、江苏大学、江苏师范大学、苏州大学、重庆师范大学、云南师范大学、安徽师范大学、青岛大学、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等高校和人民教育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上海教育出版社、福建教育出版社、山东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香港蒙台梭利研究与发展学会、《教师发展研究》编辑部等单位的200余位专家学者参加。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学的发展离不开以往的积淀。华南师范大学董标教授,对1600年以来的教育话语转型进行了梳理,围绕教士一类、魏源一流、龚自珍一品、容闳一列、留日生一脉等问题进行了分析;云南师范大学张睦楚博士,基于心态史的视角检视了西南联大师生的情绪状态、精神面貌、情感体验等。
国外教育学对中国教育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北京大学陈洪捷教授认为,教育学具有跨学科性,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十分紧密,教育学研究者应以国际视野推进中国教育学的建设;南京师范大学敬少丽教授,对女性主义教育学的发展背景、理论基础、理论内核、价值追求等进行了梳理和分析;山西大学张小丽副教授,对20世纪下半叶赫尔巴特教育学的中国命运进行了审视,认为20世纪下半叶赫尔巴特教育学在中国的传播特点表现为,社会政治与意识形态对赫尔巴特在中国的评价起着主宰作用、传播的载体以外国教育史著作和教材为主、研究的资料基础仍然比较单薄,有待拓展。
教育学著作和教材是教育学的重要载体。人民教育出版社杨燕博士,对改革开放40年来教育学教材研究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对中国教育学教材研究提出了五点展望:坚持以构建新时代中国特色、世界一流教育学教材为目标,重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传统文化进教育学教材的研究,加强教育学教材研究的中外学术交流,坚持多学科、跨学科、边缘学科的综合创新研究,注重全方位、立体化的教育学教材研究,江苏大学张忠华教授,重点对德育原理教材建设进行了回顾和反思,认为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德育原理教材建设研究经历了“学科恢复与教材初建期”“教材建设创新研究期”和“教材建设深化拓展研究期”三个阶段,逐步形成了中国特色的德育原理教材体系。
教育学分支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国家教育委员会研究生工作办公室制定的学科专业目录中,教育学一级学科之下有10个二级学科。西南大学孙振东教授、青岛大学王有升教授、浙江师范大学陈星博士,对改革开放40年来这10个教育学二级学科以及教育研究方法论、教育社会学、教育管理学、教育经济学学科的建设和发展进行了回顾与反思,就这些学科发展的建制、学会、著作和教材、研究对象、研究方法、性质、体系等进行了系统梳理和分析,并对新时代背景下上述学科发展的方向和趋势进行了展望。(作者为山西大学社会科学处处长、社会教育研究中心主任、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