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血液里流淌着煤炭的味道
——第二届“曲靖日报洪峰文学奖”得主何贵同访谈
本报记者窦红宇
记者:首先恭喜你获得第二届“曲靖日报洪峰文学奖”,谈一谈你的获奖感受吧。
何贵同:能获得这个奖,我很意外。我平时以小说创作为主,这次获奖的作品是散文,散文作品获奖,对我来说也是第一次,可以说是一个意外的惊喜。我的小说写作曾受到先锋文学的启迪和滋养,而洪峰先生又是中国先锋文学的主要代表作家之一,能获得这个奖,对我来说是一种荣誉,更是一种激励。我在这里对洪峰先生表示崇高的敬意!《曲靖日报》一路伴随和见证了我的文学创作历程,非常感谢《曲靖日报》为写作者提供的平台,感谢评委们厚爱,把票投给了我。
记者:你从什么时候开始写作的?能不能谈一谈你的文学创作经历?
何贵同:我是属于起步比较晚的那类写作者,三十岁才正儿八经的开始写小说。我的文学创作经历和大多数文学青年的创作经历很相似,少年时期喜欢诗歌,年纪稍长又写散文,后来才开始学习小说写作。很长一段时间我都处在一种自发的写作状态中,直到2013年,从鲁迅文学院学习回来后,才开始认真地思考文学创作,虽然如此,作品也依然不多。文学创作就这样,不急不行,光急也不行,要考虑的综合因素太多了。
记者:能到鲁迅文学院的高研班进修,这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能谈谈在鲁院的学习对你产生的影响吗?
何贵同:的确,我以前在煤矿工作,和本地文坛接触很少,不知道各级作协,也不知道能去鲁院高研班学习是多么宝贵的机会。到了鲁院之后,才知道中国有那么多优秀的作家都在鲁院深造过,我算是托了文学的福,能和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在一起学习交流。经过鲁院的学习,让我开拓了视野,重新审视了自己的创作,也坚定了文学创作的信念。
记者:你有丰富的煤矿生活经验,你的小说作品也以煤矿题材为主,那么,煤矿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何贵同:我父亲是煤矿工人,我也是。我从小在矿区长大,从小的愿望就是走出矿区,不再像父亲一样当一辈子的煤矿工人。命运就是这样,它实实在在,却又像开玩笑一样把我扔回矿区,我又把父亲当年的工作经历了一遍。煤矿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现在回头想想,煤矿养活了我们一家人,煤矿养活了我和我的文学,煤矿对我有天大的恩情。以前,我老是想离开那个闭塞的,只有巴掌大的地方,当我真的离开了,我又经常想念它,就像我在这次获奖的散文《就像清晨穿过环西路》中写的那样,,我在那个叫“我们村”的地方生活了三十年。有时候我觉得,我的血液里都流淌着一股煤炭的气味。我熟悉那里的一草一木,那里的人也都熟悉我。尽管我现在已经离开了煤矿,但我讲过的段子和关于我的传说还在矿区流传,并没有因为我离开而消失掉。作为我的文学创作,我所熟悉的矿区给我提供了丰富的题材,给了我精神上的滋养,我曾经学习用煤矿的视角来看待这个世界,用井下采掘的方式来进行文学创作,才有了我今天文学上所取得的那么一点点微不足道的小成绩。
记者:看得出来,你对煤矿的感情很深,正如你所说,煤矿滋养了你和你的文学,作为煤矿走出来的作家,你肯定熟悉煤矿文学,能不能谈一谈你理解的煤矿文学?
何贵同:中国有一大批作家在矿区生活和工作过,很多煤矿作家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比如刘庆邦先生,被誉为“中国短篇小说之王”,是中国煤矿文学的旗帜。正是一大批有实力的作家关注煤矿,书写煤矿,带来了煤矿文学的繁荣和生生不息。煤矿文学有非常好的传统,我更愿意从煤矿文学中得到滋养,作为煤矿作家的一员,尽我的力去书写和记录时代。的确,我每想到矿区,想到在山沟里一起摸爬滚打的战友们,那些人,那些事儿,经常在我脑海里浮现,经常有抑制不住的冲动,想去书写和记录他们。但我更多的是在关注他们的生存和生活状态,如果我真能为矿区做什么,就是作为一个亲历者和见证者,记录下他们的喜怒哀乐。
记者:近几年你的小说创作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你谈谈你的小说创作。
何贵同:最近几年,我的小说作品产量依然不高,正如我说的那样,其实文学创作的进步和作家的成长,都需要一个过程,其中制约的因素很多。我最近几年在小说形式创新上下了些功夫,但这并不意味着我的小说就写到了一个什么样的高度。小说的内容和形式永远是绕不开的话题。作为一个小说写作者,我愿意创新,愿意尝试,也许实践下来依然是无效的,但是我更享受这个过程,它给我带来了愉悦和满足。我还要特别感谢几位曲靖本土作家,他们是我的老师,也是我的朋友。我们对小说创作有过很多的交流,我得到了很多宝贵的建议和意见。作为曲靖作家群中的一员,我深感荣幸。曲靖文学隐藏着巨大的潜力,有一大批有实力有潜力的作家,曲靖文学正在崛起。
记者:这次获奖的散文叫《就像清晨穿过环西路》,你为什么要创作这样一篇散文?
何贵同:我一直认为,散文的写作,失去了真,就失去了一切。这个真到底是什么?每个人的理解也许都不一样。对我而言,其实我心里有个一直过不去的坎,这个坎在我心里埋藏得很深,它是真实存在的,并且纠结得我那么深。它涉及到了我的生存,我的理想,方方面面,是一个综合体,我面对这些问题的时候,经常举棋不定。同样,我在面对这样一篇散文的时候,同样充满了痛苦和纠结。这篇散文写了很多遍,都没有写下去。其实我知道,问题出在我还没有真正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躲躲闪闪,问题依然在那里,并没有因为我不正视它,问题就不存在了。当我放下自以为是的很多想法,承认客观存在,承认真实存在,我就进入了问题本身,从而写作也就真正进入了。与其说我是写了一篇散文,倒不如说,是这篇散文重新把我书写了一遍。我要感谢这个真,让我变得更真实,也让我变得更有力。
记者:再次祝贺你获奖,预祝你的文学创作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何贵同:感谢在文学道路上一直给予我帮助的人。文学是温暖的,我将把我感受到的温暖通过文学作品一直传递下去,希望我的作品,能温暖更多的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