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马边:孩子喜欢学校的饭,“控辍保学”见成效
新华社成都3月5日电(记者吴晓颖、轩玉珏) 人口22万、地方公共财政收入不足4亿元的四川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虽为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年均投入教育经费却达2亿元。就是这样一个位于小凉山腹地的贫困小县,近四年来保持县本级教育经费投入占当年教育经费总投入的60%,率先在四川彝区实现15年免费教育,迈入教育发展快车道。
补短板 小县办大教育
立春时节,距县城15公里外的马边县劳动乡福来村寒气逼人,在村委会一侧的村幼儿园,孩子们围着小课桌正吃午饭。厨房墙上的公示牌写着一周菜谱,每天通常是米饭加一荤一素一汤。当日的午饭是土豆烧排骨、娃娃菜、白菜汤、白米饭,保育员给孩子们盛饭,饭菜管够。
“喜欢吃学校的饭。”孩子们这样回答。6岁的彝族男孩周雨凡添了两次饭,吃了满满一碗排骨,“学校吃的比家里好,在家不能经常吃到肉。”最让他开心的是,在幼儿园还能吃到水果,他有时舍不得吃,把苹果、香蕉带回家给妈妈。
这所三年前政府投资85万元兴建的幼儿园,结束了福来村没有幼儿园的历史。“村里孩子读幼儿园不但不花钱,还能吃到免费午餐,政府按每生每天4元的午餐补助标准配餐,确保学生每顿饭都能吃到肉。”幼儿园园长张闵介绍说,这学期在园幼儿共25名,其中6名家里是贫困户。
在马边县,从2014年起,每个行政村(社)都开始建至少1所这样的村级幼儿园。位于四川盆地西南边陲的马边县,全县总人口22万中,彝族人口约占一半,建档立卡贫困户有4万余人,多数家庭并不富裕。
学前免费教育及免费营养午餐的推行,对这些家境贫寒的孩子意义重大。张闵说,有了午餐,孩子们身体变壮实了。
除“免费幼儿园”外,马边县还实现了“免费高中”。当地城乡学生在马边县读高中,学费、课本费、住宿费等全免,每人每年能减免1700元左右。
随着“穷财政”的民生工程一步步推进,,当地教育迈入加速、良性发展新阶段。据统计,截至2018年,马边县学前教育三年毛入园率93%,较2014年提高32%,高于四川省平均水平;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
“‘十二五’以来,全县财政性教育经费累计投入达20亿元。凡是涉及教育投入问题,不管困难压力多大,县委常委会均全票通过。”马边县县长沙万强说,“教育扶贫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治本之策。”
强师资 破“人心思走”困局
接受采访的基层学校校长告诉记者,当地山高坡陡、条件艰苦,优秀教师引不进、留不住,部分乡村教师“想转行、想进城、想外调”。如今,这种现象大大改观,要求调动和离职的教师大幅减少,甚至有部分县城优秀教师主动回流到乡村学校任教。
“近几年,我们学校不但没有一名老师申请调到县城,反而有3位老师主动申请到更边远的村小任教。”建设乡光辉中心校校长李学梅说道。
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变化?马边县教育局局长李灵说,为鼓励教师安心在农村学校任教,该县从2014年起落实中央提出的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最高补助标准达每月2000元。这一政策惠及全县97所乡村学校1186名教师,乡村教师收入人均增加14%以上。
在盘活师资存量、优化配置的同时,马边县通过公开招考、“三支一扶”、特岗计划等多种途径选拔优秀师范生,从源头补足教师新生力量。近三年,招聘教师400余人,其中音、体、美教师63人,基本解决结构性缺编和艺体教师缺乏问题。
“这两年学校发展很快,学生规模增加了一倍,教师也在不断补充。我们这所乡镇学校仅去年就新进教师10名,教师队伍呈现出年轻化趋势。”荣丁镇中学校校长武继平说道。
提质量 信息化助推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
通过这些努力,马边县去年高分通过义务教育均衡省级评估验收,近三年来高中生考入重点高校的人数逐年增多。
建设乡光辉中心校是一所有500余名学生的乡村学校。记者在校园看到,四层高教学楼内,科学实验室、美术室、舞蹈室、琴房等一应俱全,每间教室都安装有多媒体设备,教学楼一侧是学生食堂、宿舍和教师周转房,这里的硬件教学条件一点不比城市里的学校差。
下午放学后,同学们开始了丰富多彩的活动,有篮球、乒乓球、毛笔、钢琴、美术等十多门课程供学生选择,还组建了学生合唱团、舞蹈队、足球队、文学社、读书会。6年级学生阿罗罗子告诉记者,之前只在电视上看到过钢琴,去年学校添置了钢琴后,她便报了钢琴兴趣班,“我很喜欢唱歌跳舞,长大后想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纵向来看,马边教育变化很大,但横向比较还有不小差距。”在沙万强看来,民族地区需要把握住脱贫攻坚这一“窗口机遇期”,依托峨眉山市、绍兴市对口援彝的教育帮扶机制,打造本土优质教师团队,提升“自我造血”能力。
“还要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借助技术手段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广覆盖。”沙万强说,下一阶段要将县、市两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到全县所有学校。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