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材施教探究新型教学模式
机械制图课程是我国高职院校机械类专业必开的专业基础课程,重在培养学生读图和绘图能力,为其后续专业知识的学习以及将来无论从事机械行业还是进行机械方面的科研工作提供极大帮助。但受生源及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机械类专业学生所掌握的制图技能并没有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效果。因此,探究新型的教学模式是很有必要的。
机械制图课程一般在高职一年级上学期开设,学生生源大多是普通高中或中职学校毕业生,由于学生们学习制图的起点不同,且接受知识的能力也有很大区别,比如中职毕业生大多学过这门课,很多内容一点就通,而普高毕业生则是第一次接触这门课,课程的抽象性让其理解起来有一定困难,所以讲课的进度就要考虑到所有同学的接受能力,不能太快也不能太慢。此外,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还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且主要运用多媒体和PPT课件,并结合适当的板书讲授课程内容,这就存在两个问题:第一,学生需要一边听课一边记笔记,如果稍微走神或对于一个内容没有及时理解,就可能跟不上老师上课的节奏,导致其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降低,甚至产生厌学的心理;第二,由于这门课程本身的抽象性,多媒体或板书等教学手段并不能帮学生形象地理解机械制图中各种抽象的图形,即便有些老师会携带一些实物模型帮学生理解图形,但并不是课程中所有的图形都有实物模型可参考,无法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
因此,针对以上教学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笔者所在的教研组提出了小组讨论式教学、基于三维软件的课程教学、课程考核方式改革等教学改革模式,在课堂中落实自主学习、合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第一,小组讨论式教学模式。
通过上课期间对学生们的学习情况进行观察,我们发现大多数学生都喜欢围坐在班级学习较好的几名同学旁边,这样当出现不懂的地方时可及时向学习较好的同学寻求帮助。因此,我们就考虑采取什么方法可以让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化为“主动学习”,积极主动地理解学习内容。机械制图课程是需要学生多动手绘制图、多思考、多观察的课程,主要围绕着制图展开教学,于是我们尝试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的组长由学习能力较强或已经学过机械制图的学生担任。课前,通过QQ群等信息化手段把上课的内容发送到学生手中,并对于所讲的知识点提出相关的问题,让小组内的学生提前预习。课上,大家一起讨论,然后小组内派出代表作总结性发言,通过组内讨论、组间交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最后,老师作总结性的发言,针对不同学生出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这样学生才会对自己的错误印象深刻,并确保以后尽量避免犯类似的错误。这样通过小组讨论、老师总结的方式,每个学生都能学到相应的知识,并且对机械制图课程产生浓厚的兴趣,处于一种勤奋好学的状态。当然,每个学生的学习能力各有差异,对于那些基础差跟不上教学节奏的学生,对他们进行集中的额外辅导,并对其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对应的解决方法,同时安排那些学习好的同学来带动他们,同学间互相交流、互相帮助,课堂氛围更加融洽,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会越来越高。
第二,基于三维软件的课程教学。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的教学方式主要运用多媒体和PPT课件,并结合适当的板书讲授课程内容。由于这门课程本身内容繁多,,若授课教师只是单纯地用PPT快速讲解而忽略边绘图边讲解的过程,课堂上对学生所产生的良好效果只是短暂的,学生课后往往只是知道一些知识点的基本概念,对机械制图知识点的认知永远只停留在表面。针对这一现象,可以采用常用的二维、三维绘图软件来增加授课效果,对于难点和关键点,教师必须进行实际的绘画,并逐步讲解绘画的过程。教师还可以使用制图软件绘画立体图形来代替黑板教学过程,这不仅可以保证绘图过程的清晰度,还能加快绘图速度,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第三,课程考核方式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机械制图课程考核方式多采用试卷或图纸考核两种形式,以试卷考核占多数。笔者在考核方式上采用“平时考核(30%)+期末试卷(70%)”的形式。平时考核的比例占30%,主要以“学生课堂表现(10%)+平时作业(20%)”的形式,其中,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上课的考勤、上课表现,平时作业主要为重点知识单元的大图纸以及机械制图习题集。考查内容主要是作业的完成情况以及完成质量,例如平面图形、组合体、机件表达方案、零件图、装配图等这些章节都布置有大图纸,通过大图纸的训练,巩固学生所学知识,使前后章节知识融会贯通,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期末考试采取闭卷考试,题型丰富,主要从基础知识、分析应用、创新设计等三方面考查学生的学习效果。目前通过实践,这种考核方式还是能综合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例如平时表现成绩的判定,教师的主观因素较多,学生也有作弊的,不能完全客观反映学生的平时表现,试卷考核与出卷质量有关,学生还有临时突击的现象,这些都是仍旧需要思考和解决的。
(作者单位:江苏省硅湖职业技术学院)
《中国教育报》2019年03月19日第1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