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教学的根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
近日,宿迁经贸高职沈晓昕教授走上“弘毅讲堂”,开设专题讲座——《传统文化教学的根本:以文化人以文育人以文培元》,全体教学人员参与聆听。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如果丢掉了,就割断了精神命脉。”要求我们要高度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们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作为教师,面对传统文化经典与当下现实生活,如何找到适合学生接受的路径,让传统文化创造性地转化为学生的精神血脉?
沈晓昕教授从《易经》的“天地之大德曰生”中找到了智慧,认为传统文化的核心是关心人生,参与人生,反映人生。我们的教学就应该从传统的文化经典中寻找、挖掘、阐发那些可以滋润生命的元素。沈晓昕教授以《诗经》为例,认为《关雎》告诉人们的择偶标准是“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美心为窈,善容为窕,好身材、好体态、好品质的女子是有品德有才华君子的好配偶。淑女与君子组成一个家庭,才会和谐美好。表达了古人对婚姻的重视,对和谐家庭与社会的向往。这大概就是《关雎》排在《诗经》第一首的原因吧!认为《汉广》是写单相思的故事,一个樵夫爱上了心中的女神,执着于一份无望却遏制不住的爱,痴情到愿意做她的马夫,告诉人们:爱不可失去理智。还分析了《卷耳》《出其东门》《绿衣》《葛生》《鸡鸣》等诗歌的现代意义。总结了《诗经》的四步教学法模式:抄写——书之;聆听——悟之;吟唱——爱之;实践——用之。
最后,沈晓昕教授强调:所有的传统经典都参与生活,体验生活,滋润生命,作为教师就是要找到通向传统经典的途径,打通经典与生活的“最后一公里”,让经典回归生活,复活于当下,,实现其现实价值。她的著作《浅吟低唱话<诗经>》《谈古论今读圣贤》,她指导的《诗经》吟唱团都是为了实现让传统经典回归生活,传承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精髓,完成教育立德树人的光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