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举行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暨教改项目交流研讨会
清华新闻网3月27日电 3月22日至23日,清华大学工会、教务处联合举办了第九届青年教师教学沙龙暨教改项目交流研讨会,副校长杨斌出席并作开场讲话,校长助理、教务处长彭刚出席闭幕式并讲话。会议开幕式和闭幕式分别由校工会主席王岩和副主席高策理主持,全校150余位教师参加交流讨论,包括参加北京市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的全体参赛教师和辅导教师、本科教改项目负责人以及各院系教学主管等。
杨斌讲话 张晓峪 摄
杨斌在讲话中回顾了教师教学沙龙的历史。他说,2014年“教改40条”发布以来,学校通过鼓励教师申请教改项目,,希望教师能够通过教改项目成为教学的尖兵,在教改中起到引领作用,5年来教改项目这种“滴灌”式的方式,把学校第24次教育工作讨论会的成果在院系和老师以及具体课程中得到了体现和落地,希望大家能把教改项目继续持续下去。
结合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杨斌指出,习总书记提出的要求不仅是对思政课老师,也是对全体教师的要求,希望大家深刻领会习总书记讲话精神,与自己课程相结合做有针对性的思考和讨论。同时,他还从问题导向和使命导向说明了清华2019年开展学风建设年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标杆课教授徐湛发言 张晓峪 摄
首批标杆课教授物理系徐湛老师从相对性、激励性和思辨性三个方面介绍了自己多年来量子力学课程的教学经验。2018年,清华大学启动"标杆课程"评选。选出在学生培养过程中作用突出、在培养方案中具有基础性核心性作用并能切实体现“三位一体”人才培养理念的优质课程。通过设立“标杆”,开放课堂教学观摩,发挥引领示范作用,带动学校课程整体水平提高。
大会之后,2017年秋季立项的定向项目和自由项目等100多位项目负责人进行了分组汇报、交流和讨论,项目主要分为特色人才选拔与培养项目、交叉学科人才培养项目、混合式教学课程建设和研究、挑战性学习课程建设和研究项目、专业核心课程教材体系建设。
分组讨论 张晓峪 摄
三个讨论组在一天半的时间内进行了90多个教改项目的汇报交流,汇报教师来自近40个教学单位,充分体现了学校全员育人的思想。汇报的内容既有宏观的教学体系平台建设,又有具体的课程建设和教学方式改革,还有多种多样的合作培养项目;既体现出学校“三位一体”教育理念的深入贯彻,又反映了教学改革的新方向和新趋势。主要内容有:“三位一体”教育理念贯穿整个教学环节,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有温度教育;学科交叉、文理兼通、深度融合;科技前沿进入课堂,实践教学与三创有机结合,教学方式和教学工具多样化;硬课和挑战课成为热点,国际化成为了清华课程的另一个标签。在汇报过程中,大家讨论热烈,互相启发,不仅推动了教改项目的进行,而且为后续更加多样化的教学提供了诸多借鉴思路和方法。
教学比赛启动会 张晓峪 摄
薛克宗、李俊峰、冯鹏、梅赐琪、王红(从上到下、从左到右)在教学比赛启动会上发言 张晓峪 摄
与此同时,会议举行了北京高校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比赛启动培训会。杨斌进行了赛前动员,理工科组组长冯鹏、人文社科组组长梅赐琪分别介绍了后续的时间和培训安排,并对所有的参赛教师提出了培训要求。自动化系王红教授分享了从教学比赛回到课程教学的历程。航院老教授薛克宗作了第一次培训课—以“三位一体”为指导,挖掘提炼“教学创新点”。学校教学委员会副主任、航院党委书记李俊峰指出,教学是一门艺术,教学过程是很复杂的,希望大家在教学比赛过程中体会到成长,享受培训过程,要求大家再比赛时好好发挥,规定动作不出错、自选工作要出采。随后分成四个组,参赛教师将各自提前准备的内容与辅导教师一一进行了沟通和交流。
北京市第十一届青年教师教学基本功比赛将于2019年5月底到6月初举行,本次比赛共分五个组别:理、工、医、人文、社科思政组别,每位参赛教师准备5讲内容,现场抽取其中的一讲参加比赛。清华共有25位老师将参加本次比赛。学校为参加比赛的老师配备了14位辅导教师。
彭刚在闭幕式上讲话 张晓峪 摄
3月23日上午的闭幕式上,机械系常保华、化工系卢滇楠、自动化系王红汇报了小组交流讨论的情况。校长助理、教务处处长彭刚做总结讲话,他从“三位一体”“通专融合”“以学为主”“多样成长”等方面进一步诠释了清华人才培养的目标,希望老师们言传身教、春风化雨,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空间。每一次的教学活动、教改项目的交流都是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落实,也是第25次教育教学工作讨论会精神的进一步推进。
本次研讨会交流讨论热烈,给不同院系、不同学科、不同专业、不同类型的项目提供了很好的交流平台。与会教师也就自身开展教改的实践向学校提出了建议。
会议现场 张晓峪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