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教学改革和教师使命(2)
陈如平:前些年去各地调研,我发现五大问题,其中一个问题是教师遇到具体问题时缺乏必要、适合的工具,导致教学无序,这是学校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遇到的一个问题。关于教师发展,我一直强调基于三个“课”:一是基于课程建设,我们一定要积极地投入到课程建设中去;二是基于课堂教学改革和尝试,我们一定要突破对原有课堂的认识,跳出原有课堂的框架,讲理念、讲方法、讲工具,将好的技术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对个体有差异的学生进行研究;三基于课题研究的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是激发教师发展的内驱力,也是教师实现专业发展的创新活力。
主持人:概括为一句话就是“做”的哲学。清华附小副校长胡兰说,讨论问题可能找不到答案,做才有答案。今天,在“做”的哲学引领下的教学改革对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要成为一个“做”的哲学者,一个反思型行动者。
柳夕浪:首先,教师要走进课堂,走到学生中间,在成就学生的同时成就自己。其次,在日常教育教学的研究中成长,要将日常的教育教学与研究融为一体,不要“两张皮”。再次,教师要更多走进农村学校、乡村学校。社会发展给农村学校、乡村学校营造了平等、包容、自信、乐观的环境,这是学生健康成长极为重要的前提。将来,许多教育理念可能会在农村学校、乡村学校落地生根,有志者应该到乡村去。
王欢:教师是一群非常可爱可敬的人,他们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的实施者和守护者。为了这个使命,我们要给教师成长提供空间和环境,让教师在承担使命的过程中拥有尊严和获得感,如此,教师才能真正担当起使命。
杨银付:可以用习近平总书记说的“四个引路人”总结教师使命: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和奉献祖国的引路人。当好“四个引路人”,教师需要“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两句话送给教师:三尺讲台,三寸舌,三寸笔,三千桃李;十年树木,十载风,十载雨,十万栋梁。
宋乃庆:教师的使命就是要做学生的“四个引路人”,人人争做中国好教师。
(本报记者刘亚文根据录音综合整理)
《中国教师报》2019年04月03日第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