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一辈革命家是怎样为解决问题而调查研究的?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每个时代总有属于它的问题。我们党干革命、搞建设、抓改革,从来都是为了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坚持问题导向,,通过调查研究弄清问题性质、找准症结所在,进而有的放矢、解决问题,是老一辈革命家开展调查研究的重要方法。
刘少奇特别强调做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他说:为什么要做调查研究呢?是为了解决问题而调查,不是为调查而调查。那末,首先脑子里面要有问题才能调查。你脑子里面连一个问题也没有,就去搞调查,那就会搞得没有个边。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国民经济遭遇严重困难,正确认识客观实际,对国民经济作出调整,成为紧迫任务。为此,毛泽东号召全党大兴调查研究之风。这次调查研究目的很清楚,就是为了了解清楚实际情况,找到应对严峻形势的办法,毛泽东为此提出:要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等中央领导同志都纷纷响应毛主席的号召,花了大量时间,深入工厂农村搞调研。由于目的明确,调研充分,情况摸得准,我们党及时调整了政策措施,为解决严重的经济困难问题,发挥了重大作用。
在设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蓝图过程中,邓小平也是带着问题不断进行实地调研。比如,党的十二大提出,到2000年实现全国工农业总产值在1980年的基础上翻两番,使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翻两番”靠不靠得住?“小康水平”是什么样子?带着这样的思考,邓小平1983年2月专程前往经济发展较快的苏浙沪地区,进行了3个星期的调查研究。在苏州,江苏省负责同志向他详细汇报了全省及苏州工农业生产情况,表示像苏州这样的地方,准备提前5年实现“翻两番”。当邓小平问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800美元后的社会面貌时,江苏省负责同志具体汇报了6条:人民的吃穿用问题解决了,住房问题解决了,就业问题解决了,人不再外流了,中小学教育普及了,人们的精神面貌变化了。和江苏一样,浙江、上海等地也是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坚定了邓小平对“翻两番”、实现小康目标的信心。回到北京后,他约请几位中央负责同志谈话,介绍这次调查的情况,高兴地说:“看来,四个现代化希望很大”。
当前,我国正处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和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深水区,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加复杂繁重,这就愈加需要领导干部在调研时坚持问题导向,把事情的来龙去脉搞清楚,把问题弄明白,从而“对症下药”、科学决策。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是解决问题。他要求领导干部搞调研,要有明确的目的,带着问题下去,尽力掌握调研活动的主动权。要力求准确、全面、深透地了解情况,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
详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