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实加强思政课建设 铸牢立德树人思想之魂
3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党中央首次专题召开面向思政课教师的座谈会,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和思政课教师的高度重视,具有划时代意义。此次座谈会是2016年12月召开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姊妹篇,是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的回头看,进一步强化了要求,也是对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向前看,进一步加强了落实;是在用抓课程、抓基础、抓关键、抓难点的方法推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提出了明确要求、指明了发展方向、确定了发展路径,吹响了新时代加强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的新号角。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强调:“办好思政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怎样才能真正落实好这一根本问题呢?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思政课“必须培养一代又一代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立志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身的有用人才。在这个根本问题上,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毫不含糊。”作为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主干渠道、核心课程,学校思政课的首要教学目标,也是最根本教学目标,就是意识形态目标,即为党和国家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2018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走访北京大学期间,专门视察马克思主义学院并特别提出“马院姓马,在马言马”。毋庸置疑,在提高认识、坚定立场这个大目标上,高校思政课必须旗帜鲜明、态度明确、立场坚定。
要切实加强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办好思想政治理论课关键在教师,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这六句话涵盖了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的要求,也凝聚着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期望。组建特色教师队伍,提升教师数量、提升教师质量、提升教师士气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现实课题。思政课教师不仅要在思想认识上形成全员育人的共识,也要在专业发展上具备有效育人的能力,因此可以通过搭建“思政课程中心”等平台,组建多学科背景互相支撑、良性互动的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教师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来保障课程之间的“同向同行、协同效应”。要善于借力,,聘请符合条件的专家学者、社会各条战线的先进人物担任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特聘教师。学校之间应加强合作,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相应政策,保障经费投入,形成特聘教师巡讲机制,为“课程思政”建设与实施提供优质教师资源。
要切实加强思政课课程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在座谈会上,对办好思政课的基础和条件作了深入阐述。育人之本,在于立德铸魂,对于如何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习近平总书记用“八个统一”给出答案,强调思政课要增强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和针对性,要用真理的强大力量引导学生。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思政课活起来,推动思政课传统优势同信息技术高度融合,增强时代感和吸引力。思政课既要有网上的交流互动,也要有网下的讨论辅导;既要有课内的生动活泼,也要有课外的亲身实践。大学生才能发自内心地体味到其独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意境和魅力,感受到其在自身生活学习实践中的重大价值和深远意义,高校思政课才能真正为大学生所喜欢和关注,才能切实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毕生难忘”的优秀课程。
要切实把思政课办出学校特色。关于思政教育的教育途径从国家层面已经提出:要拓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充分利用多种途径创新思政教育模式。《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中指出:劳动观点教育和劳动技能教育是实现学校培养目标的重要途径,应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并使其系统化。从国家层面对大学生教育的重要指示渗透着将思政教育与劳动教育结合是成功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成才的有效途径,可以实现劳动观念、劳动习惯、思想教育等双重目标。在课程设置方面,学校可以将劳动教育同思政课的开展相结合起来,将办学目标和特色育人体系结合起来,将思政课堂分为讲座的聆听、公益劳动的参与、专业劳动的实践、劳动后体验的诉说等等,建立有劳动特色、工运特色、工会特色的思政课体系。在思政课中进行渗透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使学生树立积极的劳动观念自觉接受;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给大学生提供与劳动模范亲密接触的体验,最后让大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达到知行合一。
要切实形成加强思政课的合力。要形成合力,以思政课的全面质量提升带动“三全育人”工作,以育人质量的全面提升带动高校“双一流”建设,打造思政课名师,建设多元化师资队伍,让思政课成为学校学科的亮点和品牌。同时,在政策、工作条件支持以及经费保障方面为思政课建设创造有利条件,要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相关的职能部门和主责部门有必要加强指导监督力度,对思政课的开设进行过程性的指导和监督,对于取得积极效果的课程,要积极鼓励、奖励;对于不够完善的课程,要积极反思整改,从而形成促进全面加强思政课建设的强大合力,让思政课“活起来”“红起来”。
(作者: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