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戏曲电影使戏曲技法得到尝试和运用
人民网北京4月15日电 (记者 郝孟佳)昨天,北京第26届大学生电影艺术节“戏曲与电影艺术交融的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戏曲学院举行。中国戏曲学院副院长冉常建表示,戏曲和电影相结合,把电影最新的拍摄技法融入到戏曲片的拍摄中,在美学品味上发生了变化,提升了戏曲舞台的表现力。很多在舞台上不能表现的戏曲技法,在电影技法中得到了尝试和运用。
此次大学生电影节有4部戏曲电影参加,包括豫剧《新穆桂英挂帅》、京剧《布依女人》、湘剧《李贞还乡》、评剧《韩玉娘》。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副院长王宜文说,这4部影片相对于600多亿总票房和380多亿的国产票房可能规模影响小,但是这4部影片以及所有戏曲电影的意义十分巨大,但它们代表着传统、代表着当代电影艺术的家园意义。
“4部电影在两种艺术跨界的交融上做了很多尝试和探索。”中国戏曲学院表演系教授苏东花认为,戏曲电影是运用电影形式对戏曲艺术进行创造性的荧幕再现,既是对戏曲艺术特有表演形态进行记录,又是在创造,使两种艺术完美的在美学上达成了融合、有益的结合。
评剧电影《韩玉娘》主创人员王永庆表示,戏曲电影很大的一个特色是戏曲和电影两种艺术形式不断融合,戏曲电影应当为戏曲服务,要应用电影的艺术手段来发扬戏曲艺术的特长,弥补舞台演出的不足。
“我会将戏曲电影推广传承的事业坚持下去,不管有多难。”湘剧《李贞还乡》主创龙献策说,戏曲电影筹措资金非常难,戏曲在中国不缺乏忠实观众,缺乏的是传播渠道,这是我8年来的体会。电影有强大的传播能力,它可以让舞台戏曲插上翅膀飞翔。
中国电影和中国当代表演性艺术的源头就是戏曲,这是中国人文化和心理的积淀,既是大雅,,又是大俗,雅俗共赏,它生长在民族或者民族个体内部的情结和底蕴。
借助新的媒介和当代的传播方式与途径,戏剧和戏曲的影像更广泛的介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里。就像西方推崇的纪录片一样,戏曲电影也应该是中国诊视保护的底蕴和财富。
“戏曲和电影最大的特点是天然的共生共融的关系,都需要与时俱进。”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副主任周由强认为,如果戏曲和电影都是用唯美的方式追求的,它们融合的路会越走越宽。
“中国电影和中国当代表演性艺术的源头就是戏曲,这是中国人文化和心理的积淀,既是大雅,又是大俗,雅俗共赏,它是生长在民族或者民族个体内部的情结和底蕴。”王宜文表示,借助新的媒介和当代的传播方式与途径,戏剧和戏曲的影像更广泛的介入到人们的生活和精神世界里。就像西方推崇的纪录片一样,戏曲电影也应该是中国诊视保护的底蕴和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