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路上”收获满满的感悟
【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系列调研
脚沾泥土,更感花香;“在路上”,感悟涌动。4月1日至17日,红旗文摘编辑张少义、栾迪参加“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深入山东省寿光市蹲点调研,看到了新时代基层最美、最醉人的风尚,倾听了群众最真、最朴实的心声,也收获了对“四力”最深、最实在的感悟。
找准方向感。方向感承载着使命与责任。增强脚力,关键是找准自我定位、清醒认识职责。通过调研,我们由衷感觉这是基层常走常新的首要前提。以前常听人说,主题宣传是媒体的“四季歌”,年年岁岁花相似。但是,寿光调研让我们感受到的是,岁岁年年总不同。作为中央确定的改革开放30周年全国18个重大典型之一、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集中宣传推广典型,寿光既是新闻的“富矿”,也是被媒体深挖和密集报道过的“尾矿”。采访团组建之初,一些记者调侃寿光的新闻素材已被“吃干榨净”。“出彩”首先要“出新”,我们确定始终围绕“奋斗”主题,将更多镜头、更多笔触聚焦“寿光模式”的贡献者、新时代的奉献者,集中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寿光基层的创业故事、创新活力,着力探寻农业现代化和乡村振兴方面的新探索、新经验。方向一定思路清,调研工作开展相对比较顺利。“改革先锋”王伯祥、“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王乐义、“全国优秀县委书记”林红玉相继接受我们的采访,蔬菜“棚主”、农技专家、企业经营者、科研工作者、党员干部等一大批基层奋斗者向我们深情讲述“寿光故事”。采访的过程让我们深受教育、满怀感恩,也对国家未来信心满满、催人奋进。
追寻现场感。现场感连接着实况与真情。增强眼力,必须深入基层、身在现场,不浮光掠影,不道听途说,才能了解最直观、最真实的情况,也才能体验最生动、最真挚的情感。寿光调研期间,我们抛开当地提供的书面材料,坚持带着问题、多到现场去、多做“自选题”。在三元朱村、稻田镇崔岭西村、洛城街道东斟灌村,我们走进一间间大棚,和农民兄弟在番茄、青椒、茄子丛中直接交谈;在全国蔬菜质量标准中心、寿光市现代农业创新创业示范园区、潍坊科技学院设施园艺研究院、寿光检测中心有限公司,我们查看各类仪器设备和种子种苗,向科技工作者追问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在联盟集团、凯马汽车制造公司、金玉米公司、晨鸣集团、鲁清石化等地,我们努力开掘企业经营者的“真心话”;在农产品物流园,我们凌晨四点采访交易的农户和经销商。正是因为到现场、在现场,亲眼见行动,亲耳听评点,亲身受感动,让我们不再错过以往擦肩而过的新时代奋斗图景。
展现温情感。温情感体现着思想与品质。增强脑力、笔力,既要“身到”,也要“心到”,心中秉持深情,眼中饱含感情;要将深入调研与深入思考相结合,讲成绩、谈问题、提建议,笔端都要传递温情,避免冷冰冰。调研期间,我们与寿光群众不隔远,情感上更融通,,彼此敞开心扉产生共鸣,看到了最生动最真实的基层情况,感受到了普通百姓的家国情怀。调研归来,我们相继撰写了《寿光为什么“能”》《“久久为功”关键在作风》《“信义”菜乡》《“共富”路上》《做好“农”字大文章》等,深情为总书记点赞的“寿光模式”发声,也为关注乡村振兴的亿万农民积极“寻路”。一滴水也能折射出太阳的光辉。我们在寿光的调研,只是记录了新时代奋斗者的一曲低吟,撷取了当下社会正能量的一朵浪花,反映却的是今天中国社会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贯彻践行,见证的是我们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上的奋勇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