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理解绿色发展理念
绿色发展,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的明确定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重要性,对此,我们必须准确理解绿色发展理念,深刻吸取历史经验教训,转变发展方式,实现高质量发展。
第10期《求是》杂志重新发表了习近平总书记2016年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这篇讲话以辩证唯物主义史观列举了大量的古今中外事实,阐述了人类发展活动必须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否则就会遭到大自然报复的道理。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写到:美索不达米亚、希腊、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得到耕地,毁灭森林,但是他们做梦也想不到的是,失去森林、失去水分积聚中心和贮藏库的这些地方,今天竟成了不毛之地。阿尔卑斯山的意大利人,当他们把山北坡的枞树林砍光用尽之时,却把高山畜牧业的根基毁掉了;更没有预料到的是,山泉在一年中的大部分时间内竟然枯竭了,雨季又使更加凶猛的洪水倾泻到平原上。位于南美洲以西约3500公里面积约165平方公里的复活节岛,曾有过发达的文明,而今只剩下一堆石像。研究发现,之所以只留下一堆石像,是因为岛上居民将石像视为守护神而沉迷于雕凿巨大石像。为了移动巨石,需要树木而将岛上树木砍伐殆尽,生态系统完全摧毁,并导致文明的彻底崩溃。
传统工业发展模式,使早期工业化国家饱受污染之害。《寂静的春天》一书记录了西方国家“八大环境公害”: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先后导致近千人死亡、75%以上市民患上红眼病。伦敦烟雾事件,在1952年12月首次暴发的短短几天内,死亡4000人,随后2个月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1956年、1957年、1962年又发生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日本水俣病事件,因工厂把含有甲基汞的废水直接排放到神奈川的水俣湾中,人食用受污染的鱼和贝类后患上极为痛苦的汞中毒病,患者近千人,受影响者多达2万人。
中华大地也曾上演类似事情。史料记载,现今植被稀少的黄土高原、渭河流域、太行山脉曾森林遍布、山清水秀,地宜耕植、水草便畜。由于毁林开荒、滥砍乱伐,生态环境遭到破坏。塔克拉玛干沙漠的蔓延,湮没了盛极一时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沙漠的扩展,毁坏了敦煌古城。科尔沁、毛乌素沙地、乌兰布和沙漠的蚕食,侵占了富饶美丽的蒙古草原。楼兰古城因屯垦开荒、盲目灌溉,导致孔雀河改道而衰落。河北北部的围场,早年树海茫茫、水草丰美,同治年间开围放垦后,千里松林几近荡然无存,出现数十万亩荒山秃岭。
对于古今中外的这些深刻教训,我们一定要认真吸取。我们要牢记古人先哲对自然要取之以时、取之有度的思想,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历史性发展成就,但也积累了大量生态环境问题,环境污染呈高发态势,人民群众反映强烈,成为民生之患、民心之痛,成为全面小康社会短板。
必须走一条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绿色发展之路。绿色发展,是理念、是保护,更是发展。发展理念是行动先导,是管全局、管根本、管长远的,引领我们在破解难题中增强发展动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也到了有条件有能力解决生态环境突出问题的窗口期。必须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方针。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必须加大生态建设和污染防治力度。地球是我们的“唯一家园”,必须守护。坚持底线思维,以国土空间规划为依据,把城镇、农业、生态空间和生态保护红线、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作为调整经济结构、推进新型城镇化的不可逾越红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重点解决影响群众健康的污染问题,打好打赢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以污染企业整治和达标排放为重点,优化产业结构;以散煤清洁化替代为重点,优化能源结构;以公路转铁路和柴油货车治理为重点,优化运输结构;以绿化和扬尘整治为重点,优化用地结构。碧水保卫战,要保护水源地,整治城市黑臭水体,推进重点流域和海洋的治理,加强长江保护修复,加快建设城镇、开发区、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并正常运行。循序渐进推进土壤污染防治,减少土壤污染对食品安全的风险。
必须推动绿色发展。发展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发展必须是可持续的,决不能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一地的增长。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们既要创造更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优美生态环境需要。要以绿色发展为导向,引导产业布局和优化升级,推动企业入园集聚发展,形成新产业、新动能、新业态,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让群众呼吸上新鲜的空气、喝上干净的水、吃上放心的食物、生活在宜居的环境中,实现人民富裕、国家强盛、中国美丽。
(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