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芯片公布研究成果登上《自然》封面
人民网北京8月3日电 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的类脑计算研究中心施路平教授团队日前公布了一项最新研究成果——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这是中国完全自主研发的技术成果,也是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世界首款异构融合类脑计算芯片。基于此研究成果的论文“面向人工通用智能的异构天机芯片架构”(Towards artificial general intelligence with hybrid Tianjic chip architecture)作为封面文章登上了8月1日《自然》(Nature)。
论文通讯作者、清华大学精密仪器系教授施路平介绍了论文的研究思路。他提到,现阶段,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方法主要有两种,神经科学导向和计算机科学导向,即基于人脑思维和电脑思维,两种方法各有优缺点,但都代表人脑处理信息的部分模式。他与研究团队由此提出将两种方法异构融合的架构思路。
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借鉴脑科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符合脑科学基本规律的新型类脑计算架构——异构融合的天机类脑计算芯片架构,可同时支持计算机科学和神经科学的神经网络模型,例如人工神经网络和脉冲神经网络,发挥它们各自的优势。在此架构上,团队研发出异构融合的类脑计算芯片——天机芯片(Tianjic chip)。
在2015年发展的第一代“天机芯”基础上,,于2017年推出第二代“天机芯”,经过不断改进设计,展示出高速度、高性能、低功耗的特点。相比于当前世界先进的IBM的TrueNorth 芯片,第二代“天机芯”功能更全、灵活性和扩展性更好,密度提升20%,速度提高至少10倍,带宽提高至少100倍。基于此“天机芯”,清华大学类脑计算研究中心又自主研发出第一代类脑计算软件工具链,可支持从深度学习框架到“天机芯”的自动映射和编译,并利用类脑自动行驶自行车建立一个异构可扩展人工通用智能开发演示平台。
在《自然》杂志上发布的这篇论文,就介绍了由“天机芯”驱动的自动驾驶自行车如何完成自平衡、目标探测跟踪、自动避障、语音理解控制、自主决策等功能。上述研究成果为学界提供了一个发展人工通用智能的平台和思路。
据悉,该团队已经开始研究下一代“天机芯”,此类芯片的核心技术未来可以应用在自动驾驶汽车和智能机器人场景中,促进人工通用智能的研究和发展,赋能各行各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