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60%的儿童参与课外班平均年花费9211元
人民网北京8月20日电 (记者 郝孟佳)今天,《中国儿童发展报告(2019)——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在京发布。报告显示,儿童参与课外班日常化,课外班已成为校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60%的儿童参与课外班,上学日五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4小时,周末两天参与课外班的累计时间为3.2小时。每个儿童平均每年上课外班的花费为9211元,占家庭总收入的12.84%。
对于儿童的校外生活,85%以上的家长表示“很重视”,60%的家长、59.3%的儿童对目前的校外生活表示“很满意”或“比较满意”。90%以上的家长认为校外生活对孩子的成长很有价值。95%以上的家长、89.5%的儿童认为校外生活有效提高了儿童人际沟通交流方面的能力。
报告显示,在上学日,平均每个儿童的校外生活时间分配中,花费时间最多的类别是做作业(包括学校作业、课外班作业、家长布置的作业、其它作业),占时87.85分钟。在周末,占据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最多的事项是外出游玩,占时116.20分钟。在假期,78.70%的儿童有暑假走亲访友的经历,62%的儿童有外出旅游的经历。
不同学段儿童的校外生活有所不同。幼儿园儿童的校外生活以休闲娱乐为主,睡眠时长为9小时47分钟,室外活动时间为48.31分钟。校外生活中占时最长的分别是去小区露天场所等公共场所游玩和自己玩耍,分别是53.03分钟和39.55分钟。
小学二、四年级是一个过渡时期,做作业代替外出游玩成为这一阶段儿童在上学日占时最长的校外生活事项,尤其是四年级儿童的学校作业时长达到60.51分钟;在周末,外出游玩时长虽然相对于幼儿园有所减少,但仍然排在首位。
小学六年级是一个分界点,外出游玩、阅读、家庭劳动、社会学习等多项校外生活事项时长都达到顶点。
初中段校外生活则主要围绕学业展开,他们到校时间最早,但离校时间最晚,在校时间最长。初中生放学后,做作业时长最多,占时123.96分钟,,自由玩耍时间最少,占时18.60分钟。
与此同时,儿童校外生活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总体来看,儿童校外生活状况存在发展不平衡的情况,城市儿童在学习、体育锻炼、外出游玩上的时间更多,而乡镇农村儿童在使用电子产品看视频打游戏、家庭劳动上的时间更多。
家庭收入高的儿童,假期父母照料生活、课外班和走亲访友、外出旅游等参与情况更好。优质学校的儿童家长教育观念更加现代化,更重视儿童的校外生活,与儿童的陪伴/交流时间更多。但所有儿童在家庭劳动(上学日28.11分钟,周末50.11分钟)、社会学习(上学日12.01分钟,周末29.41分钟)上的时间都不长,说明儿童校外生活中劳动教育、社会活动的内容还不充分。
报告称,66.5%的儿童在上学日报了“学科辅导”类课外班。应试教育对儿童参与课外班目的有较大影响,44.39%的儿童或家长提到参与课外班是为了“提高成绩”,32.83%为了“掌握知识”、21%为了“掌握学习方法”、17.81%为了“培养学习习惯”等。
另外,儿童在上学日平均每天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长为43.24分钟。其中,利用电子产品学习的时间为13.90分钟,看抖音、动画片、快手进行娱乐的时间为16.60分钟,玩网络游戏、进行网络聊天的时间为12.75分钟。
儿童在周末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更长,平均为96.27分钟。尤其是到了初中阶段,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已经跃居第二位。值得注意的是,乡镇农村儿童的电子产品的使用时间(108.18分钟)明显高于城市儿童(88.40分钟)。
研究人员建议,政府、社会、家庭、学校都要更加关注儿童校外生活,科学规划儿童校外生活时间,提高儿童校外生活质量,为儿童的健康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和保障。一要加快推进教育公平,缩小儿童校外生活质量差异。二要准确把握减负的科学内涵,让儿童校外生活发展更加充分。三要倡导科学家庭教育观,引导儿童健康校外生活。四要规范引导校外教育机构发展,丰富儿童校外生活资源。五要挖掘校外生活教育价值,加强校外教育科学研究。六要强化协同育人,形成全社会共同关注儿童校外生活的格局。
据了解,本次报告由中国儿童中心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报告以“儿童校外生活状况”为主题,通过典型城市多阶段分层抽样法对全国10个城市近15000名儿童和家长进行问卷调查,力图较为全面地呈现中国儿童校外生活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