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不可以!
哲学社会科学具有鲜明的意识形态属性,必须旗帜鲜明讲政治。
从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对古希腊奴隶制社会城邦统治秩序的设计,到卢梭、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启蒙思想家对新兴资产阶级权利的辩护,再到黑格尔“国家哲学”对德意志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论证,无不包含着鲜明的政治立场和价值取向。
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阐明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客观规律的科学理论,集中体现了共产党人的政治方向和价值取向。
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党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全面领导,代表并维护着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实现了意识形态属性和学术属性的科学统一。
近些年,有人主张淡化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意识形态属性,宣称“让学术的归学术,政治的归政治”;还有些错误思潮往往通过披上学术研究的外衣,打着理论创新的旗号,否定党的领导、否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对此,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保持高度的政治敏锐性,坚定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旗帜鲜明地批判历史虚无主义等各种错误思潮,决不能打“擦边球”、搞“语不惊人死不休”那一套,决不能散布与党中央精神不一致的言论,把讲政治体现到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繁荣中国学术、发展中国理论、传播中国思想,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提供学理支撑,增强维护核心的定力和能力,做党和人民信赖的理论工作者。
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作为新时代的理论学习先行者,,加强理论学习,既是政治责任,更是价值追求,必须先行一步、更深一层,既在科学体系上系统把握,又对每个部分、各个重点深刻理解,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意义和政治要求,不断提高把握方向、把握大势、把握全局的能力,深刻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大指导意义,确保贯穿到哲学社会科学各学科各领域,贯穿到学科建设、教材编写、课堂教学、课题研究、学术交流、成果评估等各方面各环节。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哲学社会科学的指导思想,也是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必须自觉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掌握贯穿其中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好地运用这一思想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全面把握蕴含其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深入研究、大胆探索,提出有说服力的新回答、新概括、新观点,充分发挥学科优势和学术优势,把综合性、系统性研究与分领域专题研究结合起来,善于把政治语言转化为学术话语,更加生动地展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魅力和真理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