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学者赞扬中国文化软实力
新时代的中国软实力不断增强,引发了大批国外专家学者的研究兴趣,他们通过对比,发现中国软实力的特点是以文化为中心,其根源和灵魂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中国擅长在传统文化中找寻解决当代问题的“社会智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重要决定,为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更深入地研究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时代精神与世界意义搭建了优质平台,有利于寻求中国文化与世界各国文化交流互鉴的实现路径;孔子学院作为海外教育机构,在讲授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方面成果突出,增强了中国文化的吸引力、感召力和影响力,促进了世界各国人民对中国文化理念的理解和认同,切实有效地提高了中国文化软实力。
一、中国传统哲学思想构成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
俄罗斯科学院远东所资深研究员奥莉加·博罗赫和该所首席研究员亚历山大·洛马诺夫共同发表了论文《从“软实力”到“文化实力”》,文中指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思想得到了越来越多外国人的关注和认可,他们希望通过学习汉语来了解“天下”的概念,因此汉语等教材在国外的需求量很集中,而且中国武术、医学、药物、烹饪、儒家文化这些有关传统遗产的书籍在国外一直都非常受欢迎。这说明中国文化软实力的增强。新世纪中国努力从5000年的传统文化中寻找衡量国家“软实力”的价值意义,提出的“和谐”概念,强调了文化、价值观和发展模式的多样性,而不是西方倾向于绝对自由主义价值观并将其强加于其他国家的倾向。中国政治话语中最引人注目的地方是源于古代哲学思想的“和而不同”的观点,子曰:“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这句话在当代中国有了新的含义,继承了该思想的中国,作为高尚开明的儒家“君子”,寻求与周边国家和谐相处,摒弃以牺牲自己和他人的价值观为代价的统一。但西方政治特征却是“同而不和”,就像“小人”一样无视和谐,想让世界按照他们的准则统一。中国的软实力方案与美国不同,美国缺乏古老的文化传统,因此文化形式是现代的大众娱乐,而中国软实力依赖的是自己独特而古老的文化。基于传统文化财富,在世界的横坐标上,一个古老的国家在全球化时代确定了自己的方位。在历史的纵坐标上,伟大的文化在经历了繁荣和衰落,荣耀与耻辱之后,重新扬起了通往复兴之路的风帆。
国际知名汉学大师安乐哲(Roger T. Ames),曾任美国夏威夷大学教授,现任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是世界儒学文化研究联合会会长、国际儒联副主席。安乐哲认为不应该用西方的“普世价值”来诠释儒学,因为普世价值主张实现强制性的价值观统一,追求的是“同而不和”。而儒学强调的是在文明互鉴、取长补短的前提下,构建全人类价值观的和谐共生系统,是一种“和而不同”的表达。他认为西方个人主义意识形态决定了其对外交往普遍选择“非赢即输”的“有限游戏”模式,美国对中国的做法,就是源于这样的“零和博弈”心态,它所带来的只能是一种过时的政治经济局面。而中国的儒学思想却符合了构建新型世界秩序的时代需求,因为它改变了西方国家以往固定的做法,主张采用没有开局和结局的“无限游戏”模式,其目标指向是“双赢”局面,为了避免“双输”,“游戏”参与者必须加强彼此合作,以应对复杂的世界局势,这恰恰是儒学中“己欲立而立人”的精神境界的表现。他认为中国哲学蕴含丰富的“礼”的概念,这对世界政治哲学、社会哲学和伦理学极具借鉴价值,中华文明的礼仪不只是局限于中国内部,而是全人类文明的一部分,它可以在变动的社会中,产生和维系必要的秩序与原则。在二十一世纪,《易经》中“生生不息”的思维方法很可能会成为一种哲学研究的标准范式,因为它符合目前西方哲学所追求的过程思维模式,即哲学在当今社会存在的意义不仅是提出知识理论,更重要的是提供使人类走出困境的“社会智慧”。
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搭建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研究平台
俄罗斯后贝加尔国立大学经济管理系副教授塔拉巴尔科认为哲学社会科学是激发社会变革和系统性创新的理论载体。她认为2011年中国制定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和《高等学校哲学社会科学繁荣计划(2011-2020年)》对于加强和繁荣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推动智库建设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意义。她强调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做出的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重要决定是中国智库发展的转折点,自此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积累了研究智库功能与发展的足够经验,并凝练出四个科研方向:第一,翻译外国学者的研究成果。借鉴外国智库的发展经验,熟悉其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国外建立智库的描述、组织结构、人才选拔、社会保障等工作;第二,研究国内前辈的学术成果。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国建立智库的挑战、危险和前景;第三,对中外智库展开对比研究。研究国外评论中国智库主题的科学出版物,以便认清现阶段中国智库发展存在的问题;第四,科学预测“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发展趋势。这个研究方向厘清了“智库”和“中国特色新型智库”的概念内涵,明确了“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的目的和任务。“中国特色新型智库”是实现中国科学发展概念的创新框架,是时代的任务和国家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9年5月15日欧美同学会第二届国际智库论坛暨菖蒲河论坛在北京举行,论坛的主题是“中国与世界:合作、开放、共赢”,这正是中国对外交往的基本理念。在论坛上,国外智库学者给予中国文化软实力积极的评价。上海大学全球问题研究院南亚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印度专家郎荣吉教授强调,印中两国都是东方文明古国,文化交流历史悠久,双方在多个领域都存在知识共融现象。他认为“人类命运共同体”包容了世界文明多样性,使各种文明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不断融合和进步。他还提出印中两国除了在政府层面加强交流合作外,还应该促进民间的交流合作,从两条渠道共同推进双方文明和谐共存。会上尼泊尔中国合作协会主席普瑞姆·沙格尔·波德尔表示,自从习近平主席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倡议以来,得到国际社会热烈响应,其影响早已超出欧亚大陆范围,对创造互利共赢、相互尊重的国际环境、促进平衡包容的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波德尔还批评美国在亚洲的一些军事和非军事政策试图破坏东方的繁荣文明,削弱其他国家的福祉和权利。而习近平主席提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却描绘出了国际社会以及全人类追求共同繁荣的蓝图。尼泊尔人民会在这些倡议下继续发展与中国人民之间的长期友好关系。类似的论坛成为国际智库理解中国文化理念并传播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最佳平台。
三、中国海外孔子学院促进了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世界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