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和谐典范 建西部大庆(2)
坚持丰富载体,增强自主创新内动力。紧紧围绕新时代制约油田发展的重大热点难点问题,成立“致密油、致密气、万口油井、千口气井”四个攻关项目组,实施科研单位与生产单位一体化技术攻关,分类管理、各有侧重,切实发挥“三院”等科研单位在基础理论、原始创新及公司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采油采气等生产单位“两所”直面生产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作用,自主创新成绩斐然。致密油(页岩油)项目组建成国内首个百万吨级页岩油开发示范区,创造了国内最长水平段、最短钻井周期新纪录;致密气项目组储层改造技术获得新突破,建成了苏东南致密气水平井开发示范区;万口油井、千口气井评价挖潜工程增产效果显著。
坚持完善机制,推进自主创新高效益。坚持构建系统完备、依法合规、制约有效的自主创新机制,着力抵御前进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提高创新成果转化效率效益。以优化布局、整合力量为目标,压减研究单位2个,形成科研拳头效应;以理顺层面、明晰责任为重点,实行重大专项项目经理负责制,将项目组生产管理权限下放到各二级单位管理,建立各负其责科研机制;以合规管理、防控风险为关键,坚持在法治轨道上、法制框架内、法定渠道中科学开展工作,优化内控体系,加强公司巡察、项目稽查、专项检查,营造了风清气正科研环境;以成果转化、快速推广为核心,突破制约产学研相结合的管理瓶颈,让机构、人才、装置、资金、项目充分活跃起来,构建了协同互补科研体系。
坚持人才驱动,增强自主创新主导权。坚持党管干部人才,聚焦引导好、培养好、激励好三个关键环节,着力打造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以石油精神引导人才,建立“四个诠释”“三亮四比一创建”活动载体,筑牢全员共同思想基础,提振干事创业精气神。以梯队建设培养人才,实施专业技术骨干队伍建设“千人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引进“千人计划”和青年科技英才培养工程,打造劳模创新工作室17个,形成了一级带一级、层层相互促进的四级创新人才梯队。以事业成就激励人才,加大创新成果奖励力度,探索一次性奖励、效益提成,深化“双序列”改革,拓宽九级晋升通道,全力为创新型人才队伍搭建成长“快速路”、营造攻关好环境。先后培养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石油高级技术、技能专家近70人,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46人,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和工人先锋号97个。
三、攻坚啃硬、拼搏进取,匠心精神推动创新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把重要领域的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的地位。”面对资源品位差、建井成本高、单井产量低、经济有效开发难度大的“三低”油气藏,长庆油田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理念创新、机制创新的牵引下,大力发扬石油工匠精神,努力打造一批“国之利器”,攻克勘探、建产、生产、地面等一批“卡脖子”问题,推动油田高质量发展。
创新勘探技术,实现油气增储突破性进展。储量资源是快速发展的根本。长庆油田始终坚持资源为王、勘探为先不动摇,准确把握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集中部署与甩开预探、近期动用储量与后续接替资源之间的关系,围绕风险勘探、高效勘探、规模效益“三个重点”,瞄准新盆地、新区、新层、新类型“四新领域”,深入开展三维地震、地质导向、成像测井等多学科联合攻关,实现了由“单分量到多分量、叠后到叠前、二维到三维”的技术转变,黄土塬井震混采三维地震和多域成像测井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推动了油气勘探多项重要突破。特别是近年来,内蒙河套盆地攻克了勘探40年找油难题,甘肃陇东、宁夏盐池地区改变了有油无气历史,页岩油、煤系气前期攻关评价取得重要进展,滴水不渗的长7生油层内发现了10亿吨级庆城大油田。长庆油田新增油气储量连续十年超过全国年新增储量的1/3,成为我国陆上油气储量贡献最高的油田。
创新建产技术,锻造征服致密油气撒手锏。油气田产能建设技术是实现储量转向产量的桥梁纽带。长庆油田以建高产井、效益井为目标,充分利用市场开放的良好机遇,积极吸引国内外先进建产技术,集成精华、实验论证、融合改进,形成了井位优选、快速钻井、分压合采、井下节流等12项配套开发技术,构建了适应鄂尔多斯盆地“三低”油气藏的效益开发体系。在此基础上,大力攻关三维钻井、体积压裂和“大平台、多井型、立体式、工厂化”作业模式,实现了建产主体工艺技术换代升级,开发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建成了我国陆上最大的长水平段钻井平台和丛式采油井组,刷新了国内致密油钻井、致密气压裂等多项纪录,推动了油气田产建技术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向系统提升转变。
创新生产技术,打造油气井提产增效利器。提高单井产量、提高采收率、降低递减率是影响“三低”油气藏高效开发成败的核心。为探索高效生产技术,长庆油田以油气井提产增效为重点,针对不同储层、不同井别、不同生产时期,大力开展油井精细分层注水、气水同产井排水采气等一系列主体生产技术实验,打造了全生命周期油气井生产管理模式,单井产量突飞猛进,油气田采收率有效提升,自然递减得到控制,预测油田整体稳产年限提升8-10年,主力气田延长6-8年。进入新世纪以后,随着开发不断深入,长庆油田瞄准井多人少等制约油气上产的关键问题,开发数据传输、分析优化、远程控制为一体的站控平台,实现了井口调参由人工向智能转变,目前已实现8万多口油气井、4万多公里集输管道互联互通、智能指挥和高效运行,建成了现代化油气“生产线”,在每年新增5000口井的情况下,用工总量实现了“零增长”。
创新地面工艺,推动油气生产模式与时俱进。地面工艺是油气生产运转的中枢,加大勘探开发力度、确保产量快速增长、实现油田快速发展必须有世界一流的地面集输工艺作保障。随着油气资源品位变化和先进工艺技术升级,长庆油田以删繁就简、与时俱进为重点,从数字化建设覆盖率100%到开启智能化建设“326”工程,不断革新一线厂站运行模式和集输管网工艺流程。研发国际先进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乙烷回收工艺技术,创新开发应用5大类、60种一体化集成装置和机器人巡检、无人机巡线、远程监测控制等现代工业技术,建立二级布站、井站共建、多站合建等地面建设模式和全自动无人值守运行管理模式,在缩短建设周期、降低开发投资、减轻基层负担的同时,助推劳动组织架构和生产管理模式转变。长庆油田已成为我国陆上天然气管网中心,西气东输、陕京线等10条主干线在长庆交汇,累计供气超过4000亿方,强力支撑了“气化陕西”“煤改气”工程,为国家能源结构调整、居民能源消费升级及污染防治做出了突出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