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抓好疫情之下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多次召开会议、听取汇报、并做出重要指示,为打好这场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指明了方向。2月23日,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分析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部署下一步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在2月2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各级党委和政府要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准确分析把握疫情和经济社会发展形势,紧紧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保打赢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努力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在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的前提下,推动非疫情防控重点地区企事业单位复工复产,恢复生产生活秩序,关系到为疫情防控提供有力物质保障,关系到民生保障和社会稳定,关系到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关系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完成‘十三五’规划,关系到我国对外开放和世界经济稳定。”笔者认为,落实好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指示精神,需要着重抓好“四个结合”。
一是要抓好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结合。虽然全国各地新增感染病例在持续减少,治愈出院的患者在不断增长,但是疫情防控依然不能松懈。此外,相较2003年的“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病毒潜伏时间更长,传染面也更大,这给疫情防控带来了更大的难度。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当前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复杂,防控正处在最吃劲的关键阶段。”在疫情防控没有出现“拐点”,甚至疫情没有完全结束之前,复工复产和疫情防控会并存相当长一段时期。这就意味着,恢复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前提是不能因为复工复产给疫情防控造成新的不确定因素,更不能因复工复产引发大规模的病毒扩散和人群感染。为了统筹兼顾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特别指示要求精准施策、分类指导。当前,虽然湖北特别是武汉疫情防控的工作依然艰巨,但全国许多地区的疫情已经基本得到控制,截至2月12日,全国已经有46%的县区无确诊病例,还有一些地区累计病例很少、基本没有新增病例。针对这样的情况,就不能简单地搞“一刀切”,而需要“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有鉴于此,习近平总书记对三类不同风险区域的复工复产方针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即“低风险地区要尽快将防控策略调整到外防输入上来,全面恢复生产生活秩序。中风险地区要依据防控形势有序复工复产。高风险地区要继续集中精力抓好疫情防控工作。”此外,为防止复工复产中员工返程可能造成的疫情传播,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务必防止北京成为新的疫区,“要守住入京通道第一道防线,做好健康监测和人员管理,加强京津冀地区联防联控”;同时要求对低风险地区农民返岗复工“采取‘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服务”,最大限度地降低引复工复产引发的疫情传播风险。
二是要抓好企业救助与民生保障的结合。为尽快恢复经济社会发展,党中央、国务院已经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地方各级党委、政府也结合各自的实际情况出台了一些救助举措。为让这些政策尽快落地,帮助企业走出困境,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已经出台的财政贴息、大规模降费、缓缴税款等政策要尽快落实到企业”,同时要求“继续研究出台阶段性、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政策”,“加大对一些行业复工复产的支持力度,帮助中小微企业渡过难关”。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这些逆周期政策的逐步设施,广大企业将逐步走出困境,实现恢复振兴。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在关注企业生存问题的同时,习近平总书记一刻也没有忘记疫情之下的民生保障工作。针对疫情可能对就业造成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要“全面强化稳就业举措”,既全面要求“抓好社保费阶段性减免、失业保险稳岗返还、就业补贴等政策落地”,尽最大可能让企业不裁员或者少裁员;同时,又对农民工返岗复工、个体工商户恢复营业、毕业生就业等具体的领域做出明确要求。针对全面实现小康社会道路上的脱贫攻坚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并未因为疫情的影响而降低今年实现全面脱贫的战略目标,而是要求迎难而上,“再加把劲,狠抓攻坚工作落实”。在具体举措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企业和贫困劳动力精准对接,为贫困劳动力返岗就业创造条件;要求拓宽产销渠道,解决贫困地区的农副产品销售问题;还特别要求建立疫情之下的防止返贫机制,避免之前脱贫的群众因为疫情原因又重新致贫。针对疫情对基本民生造成的冲击,习近平总书记高度关注部分群众的基本生活,特别要求务必防止物价过快上涨,并强调要压实“米袋子”和“菜篮子”负责制,保障主副食品供应。为防止困难群众因疫情减少收入而影响基本生活保障,习近平总书记要求“要强化对困难群众的兜底保障,有条件的地方可以适当提高价格临时补贴标准。”与此同时,习近平总书记还对亲人罹难的家庭、因疫情在家隔离的孤寡老人、困难儿童、重病重残人员、患病人员等特殊群体的基本民生保障做出了部署。这一系列措施将有助于防止疫情对基本民生保障造成“次生灾害”。
三是要抓好应对危机与创新发展的结合。当下经济社会领域的主要任务是应对危机,但是对于疫情之下的经济社会发展应该辩证看待,因为任何危机都包含“危”和“机”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新冠肺炎疫情加速了经济结构的调整,这实际上也是经济发展领域的一种“新陈代谢”,特别在当前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在兜住经济风险底线的前提下,通过危机倒逼企业创新转型,促进企业兼并重组,一定意义上也有利于疫情之后经济体的健康发展。另一方面,危机的爆发也给一些新兴产业的发展创造了机遇,在一些行业举步维艰的同时,互联网技术领域和医疗领域的业绩却在疫情中快速增长;也可以预见,疫情之后,民众将更加重视健康,与之相关的消费也将孕育新的机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疫情对产业发展既是挑战也是机遇。一些传统行业受冲击较大,而智能制造、无人配送、在线消费、医疗健康等新兴产业展现出强大成长潜力。要以此为契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因此,面对危机,不能悲观失望,也不能坐以待毙,而应该“浴火重生”,为新一轮发展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