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曾《魂魄犹在江山图》阅读练习及答案(2)
他从范宽、李唐、龚贤、黄宾虹等古今大师那里汲取了创造朴茂深雄风格的营养,又迥然不同于他们。他多取材于江南与巴蜀名山大川,因而融铸了他风格中的幽与秀。他的纯朴、醇厚的北方素质又使他的风格溶入了朴茂深沉。并将光引入画面,尤其善于表现山林晨夕间的逆光效果,使作品具有一种朦胧迷茫、流光徘徊的特色。从总体看,李可染的山水画比明清山水画更靠近了对象的感性真实,从某种意义上看减弱了意与形式趣味的独立性。这是对于明清以来山水画愈益形式化、程式化倾向的一种补正和突破,且与五.四运动以来注重写实的文艺思潮相一致。
李可染长期担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教授,培养了许多山水画家。他认为学习传统绘画,第一步须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第二步要以最大的力量打出来。这是他几十年艺术实践的总结,也体现着他对传统和创造的普遍看法。
(1).下列对《魂魄犹在江山图》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由京剧名角的唱腔和李可染演奏的二胡,作者领悟到,从事书画艺术也应以从容、平和的心态关注每一个细节的表现效果,并做到自如控制细节。
B.李可染先生生活的时代,整体的绘画艺术陷入了躁动、迷惘、混乱、轻浮和功利的泥沼,这更凸显了可染先生及其艺术追求的意义。
C.“食西方剩菜残羹”批评的是当代中国绘画艺术发展严重滞后的所学到的仅仅是西方绘画中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
D.可染先生的“生而知之”,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在他的语言表达上,而且这二者有其内在的一致性。
E.可染先生凭着深邃的智慧,敏锐地看到先天禀赋的不可靠,因为那些仅凭天赋红极一时的人物,其作品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
(2).作者写李可染先生在朋友家作画和感动于老友信上的字迹这两件事,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作者说“可染是一位深具艺术理念的大师”。请简要说明其“艺术理念”的具体内容。(6分)
(4).《中庸》讲人有“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之分。李可染先生属于其中的哪一类?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并联系其他各领域知名人物的成功经历谈谈你的理解。(8分)
答案:
12(1).BA(B3分,A2分)C项“那些已经过时的技巧和手法,而并非时下流行的新潮流”分析错误。“食西方剩菜残羹”指的是只学到了西方艺术的表面技巧,没有领会其灵魂,而且没有看到西方艺术和东方艺术的共性。D项“不仅表现在艺术风格上,也表现在他的语言表达上”分析错误,原文中的“语言方式”指的并不是一般语言文学中的语言表达,而是指绘画风格。两者不能并列,更不是递进关系。E项“作品都不免趋时媚世、浮躁功利,难登大雅之堂。”概括分析过于绝对,且文中并没有“难登大雅之堂”之意。
(2).①从年轻时的“颇自喜”到后来的“警然有悟”“感动”,前后对比,具体展现了可染先生的成长过程。
②具体形象地表现了可染先生对创作的严谨、笔法的凝重的追求,,对自然、朴拙的艺术风格和艺术理想的崇尚。
③结构上,承上启下,一方面承接上文,形象地表现可染的“不世之才”;另一方面开启下文,引出“敏而好学”的内容。
(3).①一方面要关心国家民族命运和服务于时代,另一方面要用纯洁的心灵表达一己情怀,必须把二者融而为一。
②在艺术创作中,完全依靠天赋是危险而且短视的行为,必须刻苦勤奋、坚持不懈。
③应继承和弘扬本民族优秀的文化艺术传统,反对市侩艺术,力求创新,突破传统的程式化形式化的窠臼。
(4).观点一:李可染先生属于“生而知之者”。
①拥有异于常人的艺术天赋;
②极富才华,作画极快,常有神来之笔;
③具有深邃的智慧和更高远的追求。
观点二:李可染先生属于“学而知之者”。
①好学而敏求,讲求悟道、循法;
②刻苦勤奋,注重细节,毫不懈怠;
③不泥古、媚俗、求奇,继承传统,向自然山水学习,同时又引入西画的技法,最终自成一格。
观点三:李可染先生属于“困而知之者”。
①把推动中国绘画不断健康发展作为追求目标;
②以弘扬中华文化的伟岸与高华为己任;
③努力使自己的笔墨成为艺术的永恒和不朽。
阅读答案栏目()为大家免费提供各种课文课后阅读答案,试卷阅读题答案,如果你觉得我们的阅读答案栏目不错,就推荐给你的小伙伴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