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男孩花光爷爷一生积蓄:求求你,别再把孩子扔给老人了
重庆一名12岁的男孩,以上网课为借口偷玩游戏,不到一个月时间,花光了爷爷10万积蓄。得知真相,年过半百的爷爷崩溃痛哭,但他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孙子的未来。“我们一分钱也没用,我们留着拿给孩子用的,结果他一下子就用光了。”男孩在1岁时父母就离婚了,,父母不在身边,从小由爷爷奶奶带大。爷爷奶奶一心一意就念着孩子能学有所成,平时省吃俭用,从指甲缝里一点点抠出了这10万块钱。孩子任性妄为,老人含辛茹苦,背后真相其实是父母的缺位。父母没有扛起培养孩子的家庭责任,自私地把孩子扔给老人带。有调查数据显示,在我国3岁以上的儿童中,主要由长辈照顾的比例占40%,老人成了带娃的主力军。生活中,很多年轻父母们总是因为种种原因把孩子扔给了家里的老人,有的成了隐形父母,有的一年见一两次。老人代替了父母的位置,也扛起了父母的那一份不堪承受的累。她们被迫改变自己的生活习惯,广场舞不跳了,电视不看了,周末的活动也取消了。原本晚上8点钟就可以上床休息,为了看着孩子写作业,也得一点点熬着。每天,老人都有太多的任务要完成,杂七杂八的琐事和家务。每天都有太多困难要挑战,不会用手机给在学校里的孩子发信息,不会用电脑给孩子处理网课信息,不会坐公交车去接孩子放学……一位王奶奶,一个人带着两个孩子,每天早上5点忙到晚上9点,片刻不歇地辗转在孩子的吃饭、睡觉、送孩子去兴趣班之间。一位郭奶奶,64岁了,一年365天,三个地方换着跑,平时去江苏带外孙,寒暑假去杭州带孙子,秋收时节回老家山东忙农活。什么都为了下一代着想,害怕儿子女儿累着,担心孙子孙女饿着,扛得多,却不知自己的腰早已被压弯了。你没受过的带娃的苦,你没受过的凌晨的崩溃,都是老人在默默支撑。然而,你肩上卸下的每一分重量,压在老人身上都是一座大山。一项调查研究表明,我国60%以上的失足少年与隔代教育的不当有关系。孩子小的时候,他忙着工作,就把孩子放在父母身边养。老人家恨不得24小时抱在手上,捧在手里怕碎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无论什么事情有求必应。鞋带松了不会自己系上;倒杯水都得大人帮着端过去;吃饭有时候还得长辈喂着。比起能力,更气人的是孩子的脾气,飞扬跋扈不说,还特别自私自利。爷爷奶奶舍不得花的几千块钱,她偷来请客吃饭,一下就给花了;爸妈辛辛苦苦供他上最好的小学,她竟然打架斗殴被闹到退学。即便如此,爷爷奶奶还是站在孩子那边,一口一句“孩子还小不懂事”,成了孩子逃避责任的挡箭牌。武志红在《何以为家》中提出,因为补偿心理、责任感缺失、争宠等等原因,隔代养会更容易造成溺爱和纵容。网上有句话很火:“抱起你无法搬砖,可扛起砖头又没法养你。”生活不容易,年轻父母们让老人带娃,多少也有些身不由己。佟丽娅在一次访谈中提到,自己也会出现工作和带娃难以平衡的情况。当她一下子忙起来,她不会一刀切立刻切断和孩子的联系,极速缩短陪伴孩子的时间,更不会直接把孩子扔给父母。无论是拍戏也好,还是做舞台剧,佟丽娅就想方设法让孩子跟她一起演出,既不耽误工作,也能给孩子很多陪伴,让孩子逐步适应“妈妈变忙,陪伴变少”这件事。如果无法做到把孩子一直养在身边,那么,父母要学会定时陪伴。让孩子去适应“你忙但你一直在”的生活,而不是一下子抽离,让老人家直接替代父母。“父母也是有‘有效期’的,在孩子最依赖的十年里用心教养,提供依靠,一旦孩子长到青春期,父母再怎么努力,也无法提供实质性的影响。”
心理学上,家教的最佳有效期是12岁之前,即依恋期。虽然陪伴孩子时间多了,就会失去自己的时间,要少做些工作,甚至要放弃一些工作,但是他不后悔。沙溢的两个儿子,大儿子安吉做事踏实有担当又多才多艺,二儿子性格幽默开朗,风趣可爱。你陪伴、教育孩子的每一分每一秒,都会开花结果,回馈到在孩子身上来。别再把孩子扔给老人了,别让孩子成为有父母的“孤儿”。再难,也不要做那个把孩子扔给老人就算了的“甩手掌柜”。作者:亦云白,男孩派原创,我家有男孩,成长交流平台,200万精英家长都已关注我们。主播:小谋,个人微信(ID:kelewr)微博@木小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8738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