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都不愿意发朋友圈了?(4)
高晓松与朴树之间“欠债还钱”的故事,让人啼笑皆非。
高晓松在最落魄的时候,找朴树借了15万,朴树说了俩字“账号”。
过了不久,朴树又给高晓松俩字“还钱”。
看似好笑,但很真实:感情和钱一样,都是要还的。
高晓松说过一段话:
“感谢时光于流逝中的恩宠,感谢成长与回望,感谢缘分和信仰。
聚散自由天注定,不怨天,不怨命,但求山水公作证。”
成年人给对方最后的爱,是清醒,是识趣。
真心换来的感情,才能长久且深情
讲一个故事。
1922年,湘西有个刚满20岁的青年,坐了几天几夜的火车,只身一人去了北京,他叫沈从文。
在北京漂泊了2年后,兜里一毛钱不剩,饭都吃不起,他打算回家。
寒冬的街头,特别凄凉,沈从文思考了许久,准备搏一搏运气,他开始给京城的知名作家写求助信。
但信石沉大海,没有得到回应,在他心灰意冷的时候,有一个人回信了,这个人叫郁达夫。
这时候的郁达夫是北大会计学教授,之前跟沈从文没有任何交集。
郁达夫冒着大雪去找了沈从文,见面时,沈从文冻得嘴唇发紫,话都说不出,郁达夫取下了围巾,披在他身上,请沈从文吃了一顿饭。
据记载,那餐饭花掉了一元七角多,是沈从文北漂来,吃过最豪华的一餐饭。
最后,郁达夫把找零的饭钱三块二毛几分,塞给了沈从文。
50年后,郁达夫的侄女来看望沈从文,聊天中沈从文感慨说:“那天,他拿着5块钱请我吃饭,那可是5块钱,那时候的5块钱啊。”
那时,沈从文70多岁了,郁达夫已经离世三十多年,可郁达夫的5块钱,沈从文一辈子没忘。
一个人在低谷期,最能看清世态人情,成年人的友情都是易碎品,珍惜为你雪中送炭的人。
曾经是不辞山路远,踏雪也相送;如今是日后山高水远,我们再也无关。
其实人不复杂,不过就是一朵云推动着另一朵云,那个能来到你身边的人,都是举着一盏灯与你相逢。
最好的关系是至真至简,坦荡的真诚远比虚伪的聪明重要,重情重意远比世态凉薄更暖人。
有句话说:“隔天涯之遥而不生疏,居咫尺之地而不狎昵。”
用真心得到的感情,无论距离岁月如何,也依然长久且深情。
《山河故人》里说:
“每个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有幸为友,真心对待;不幸分开,各自安好。
面对走散,接受是最好的温柔,不管是接受一个人的出现,还是接受一个人的形同陌路。
成年人的友情,都是阶段性的,殊途同归是偶然,背道而驰才是常态,不必太在意,这原本就是真实的人生。
你我在人海里相遇,终究要归还给人海的。
如果有幸重逢,但愿我还是个合格的朋友,不会莽撞,不会尴尬。
如果不能,那祝你余生过得尽兴。
点亮“在看”,等不来的消息别等了,没法维系的感情别勉强了。
点击文字即可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