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高考志愿时,不要被“梦想”骗了
很多高考志愿填报专家,都会建议你根据自己的梦想来选择专业。但是事实上,梦想常常是不真实的“艺术照”——不信问问你的父母,他们在大学时的梦想是什么?如果今天让他们按照自己梦想的方式工作,他们愿意吗?
估计很多人的答案是:不愿意。因为很多今天大家认为很酷的职业,在10年前根本就不存在。比如说我,很小的时候,我曾经梦想当一名物理学家。我有蛮多理由:
我的父母都是工程师,从小我就想当个“大科学家”;我喜欢读爱因斯坦的传记,甚至组织过一次班会,给全班同学解释相对论;我的物理成绩很好,曾经在“奥林匹克物理竞赛”中获得过不错的名次……
于是,种种理由都指向同一个方向——我应该成为一名伟大的物理学家,最好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那种;退而求其次,也要成为一名研究物理学的大学教授;实在不行,怎么着也得当个满怀热忱的中学物理老师吧。
但是,当我真正面对一个保送顶尖大学物理系的机会时,我犹豫了:我了解过物理系学生的日常状态,认识了很多真正研究物理的人,觉得这不是自己想要的最佳选择。直觉总是准的。我最后放弃了物理,选择了今天的生活。
在我做职业生涯规划一段时间之后,我对当时的“犹豫”有了新的理解。回头去想,我意识到自己对物理,其实不算太“感冒”:
我的物理成绩好,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老师很喜欢我;我喜欢和别人分享有趣的知识,,而相对论恰好是一个不错的选择;物理,需要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我热衷的其实是带着物理外壳的幻想。我在“分享自己有趣的想法”时最快乐——这是一个老师、作家、助人者的工作——也是今天我在做的。
我一直以为自己的梦想是当物理学家,结果我却只是喜欢“与人分享有趣的理念”。对16岁的我来说,物理只是一个渠道,但是今天,我有了很多新的渠道:咨询、讲课、写作、出书、编书……我想,未来还有更多新的方式,等待我去探索。
正如福特说的,如果你问没有发明汽车前的大众想要什么,他们会说“一匹飞快的马”(名词);但是如果你问他们想要做什么,他们的答案是“更快地抵达”(动词)。如果你希望探索自己梦想的真容,不妨嘗试下面的方法:试着把“你有什么目标”换作“你在什么时候最快乐、最有能量”。什么事会让你讲起来滔滔不绝?什么事会让你坚持不懈地去做?这些或许才是你喜欢的领域。
在一个快速变化的世界,今天最受欢迎的10种工作中,有6种在10年前都不存在,在10年后可能也将消失。当我们把梦想从名词变为动词后,也能避免在人生中“刻舟求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