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做家务的孩子长大以后怎么样了
哈佛大学的学者公布了一项长达75年的研究项目的成果,其中几个结论相当让人震惊:
1。做家务,让孩子的职业生涯更成功
他们发现:从小干家务的孩子比不干家务的孩子,成年之后的就业率更高,犯罪率更低,总体而言變成独立优秀的成年人的概率要高得多。
对此哈佛的解释是,做家务可以培养孩子的很多能力:
比如铺床或扫地,能让孩子很有成就感,更自信,自我效能感很强。
比如做家务能让孩子感觉是家里的一员,要为家庭负责任,从而更愿意做个好公民。
比如和别人分工合作完成一项家务,还能锻炼领导与合作能力。
再比如洗衣服或刷盘子,能促进大脑发育,提升精细动作技能,让孩子更聪明。
这些干巴巴的理论,估计有人会觉得没啥说服力,所以你知道我又要举例子了。的确,在美国,有一个妈妈就出色地验证了以上的结论:
大儿子毕业于耶鲁大学,创办的公司以9。7亿美元卖给了亚马逊;二儿子创办的公司,以超过10亿美元的现金和股票卖给了通用;即便是最“没出息”的三儿子,也是个非常出色的软件工程师。
一门三将才,两个亿万富翁。
孩子们这么优秀,靠的可不是什么“祖坟冒了青烟”,而是非常简单的“做家务”!
他们的妈妈,出生在马来西亚一个贫困的家庭里。17岁时,她来到美国,没有学历,也没有钱。
因为家里太穷了,妈妈必须要出去工作。但她不是让孩子在家里待着,而是让他们成为自己的小帮手。
比如,妈妈做房产经纪人时,就让孩子们修理破家具、粉刷墙壁、打扫房间,或者是做一些基础的数据录入工作。
家里的家务活,妈妈会列出一张清单,让孩子们自己想办法一起完成。
“我们都觉得这样很不公平,但重要的是做家务确实教会了我们很多东西。它让我们从‘只考虑自己’变成了‘了解我们的责任’,也让我们意识到自己是一个团队。”
儿子们把自己的成功归于做家务。
做家务的意义,其实远不止于此。
2。做家务,让孩子的生活与婚姻更幸福
“爱干家务的孩子,将来离婚率低,心理疾病患病率也低。”这是哈佛大学的另一项发现。
为啥?
因为从小就干家务活的孩子,更能体会别人的辛苦,会更有同理心。
他们考虑问题会更全面,站在对方立场上理解他人、关爱他人。
这不就是婚姻里,夫妻双方最需要的吗?
而美国的一项调查也证明了这一点:“懂得彼此分担家务的夫妻,婚姻生活更美满长久。”
这并不是哈佛大学自说自话,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在30年前的一项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果。
专攻家庭教育研究的教授MartyRossmann在20年的时间里,跟踪了84个孩子,了解他们在3~4岁、9~10岁、15~16岁参与家务的情况,并在他们20多岁时做了电话采访。
2002年,Rossmann公布了研究结果:成年人成功的最佳预测因素是基于他们是否在三四岁时就开始做家务。
他还表示,如果一个孩子在十五六岁才开始做家务,往往会适得其反,因为孩子会觉得这是一种强迫,完全达不到早早就开始的效果。
这么一想,先不提为家里做的贡献,不早点让孩子做家务,那就是剥夺了孩子提升能力、获得幸福的最好机会,是在拖他们后腿啊!
看到这里,可能很多人要问了:孩子几岁可以开始做家务呢?
“18个月大,也就是孩子刚刚学会走路的时候。”
如果你仔细观察,会发现这时候的孩子会时不时想要给你“搭把手”。
去超市,想帮你拿东西;做饭的时候,在一旁跃跃欲试。
当孩子有了“帮助他人”的动机时,这就是让孩子参与家务的最好时机。
当然了,这时候孩子大多都是照猫画虎,别指望他们能真的做好家务。
等孩子大一些,2~3岁时就可以开始正式参与家务活了!
如果孩子就是不喜欢做家务怎么办?
关于这个问题,网上有不少回复帖,方法也很多样。
比如制定奖励机制,给孩子做家务的动力;比如用游戏的方式,让做家务变得有趣起来;比如和孩子一起制订家务计划,,孩子会更容易接受……
这些想法当然很好,对孩子也有激励的作用。
但我想说,比让孩子学会做家务更重要的事是:让孩子真正领会到做家务的意义。
家务,是家里的日常事务,关乎每一个家人。做家务,是家里人表达爱、相互照顾的行为。
曾经看过一个视频,是一个台湾妈妈在教训不想做家务的女儿,让我印象格外深刻。
妈妈只问了女儿一个问题:“你要做‘家人’还是‘客人’?”
“家人就是互相帮忙,也要做好自己的事儿,而不是只顾着在一边休息。”
而客人就是“吃完东西,玩一玩就走了”的人!
这么一个简单的问题,让女儿不仅知道了自己的错误,还承诺说以后要收拾自己的玩具。
我只给小小常放过一次这个视频,之后再叫他帮忙而他以各种理由推托时,只要我说“你想做家人还是客人”,他就马上笑嘻嘻地起身了,屡试不爽!
其实不仅是孩子,爱做甩手掌柜,把家务都抛给别人的爸爸或妈妈,也都是家里的“客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