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平凡,各自有光:那些用心生活的你我他
如果说,中国是辽阔的江海,那么经济和民生则是这江海中的水流,一个个的小店则是水中的水草、砂石。鱼儿在这里栖息,水流在这里盘旋。它是如此重要,它饱含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和温情,却又因为小而常常被忽略,所以我们才记录它。90后李泽昆一直有一个愿望,让更多的人喝到他泡的更好的咖啡。最能喝出咖啡师水平的咖啡是Espresso,口感强烈像是咖啡里的烈酒;咖啡的奶泡一定要打到1到1.5厘米,这样才有和田玉一样的质感;像熔岩进入汪洋一样的脏脏咖啡,是李泽昆的拿手招牌,滚烫的摩卡沿着透明杯口滑入冰凉的鲜奶里,光是看到就觉得美。自从两年前在上海开了这家咖啡店,李泽昆为上千客人泡过咖啡。咖啡店像是雨后的一汪池塘,雨滴们汇入这里,停留,又流向别处。人们各怀心事,或忙碌,或平静,进店之前,喜怒哀乐表现在脸上。但当他们坐下,品尝咖啡的那一个小小瞬间,他们总是安静而松弛的。这时候,李泽昆观察他们,记住他们。一些人与他成为了朋友,成为了他咖啡店的朋友会员。李泽昆喜欢自家的店名——“温度咖啡店”。是这样人和人的偶然联结,让店主的他和顾客产生了故事,让小店像钻木取火一样产生了温度。和满大街都是的连锁咖啡店不一样,李泽昆给不同的顾客调制专门的咖啡,每种咖啡豆的口味,他早已烂熟于心。正是因为保有这份初心,他做的咖啡得到了客户的认可,顾客慢慢的也不再是顾客的身份,而更像是朋友,李泽昆用的最多的“朋友会员”功能。顾客只要加他的微信好友,也不需要额外再填写什么资料,就自动成了咖啡店的会员,可以享受李泽昆设置的各种折扣活动。有人问他:“你这利润也不高,还整天搞优惠有折扣不怕亏钱么?”他笑着说:“我没把他们当顾客啊,他们都是我的朋友,就像对朋友一样,总是会变着法的对他们好。”也正因为对待客户的真诚,老会员还会介绍朋友过来,咖啡馆的客源也就稳定了下来。生活常常充满变数。就像是这次疫情,也给小店带来了考验。人们无法出门,依靠人的流动才能做的生意自然停滞了。像是河流被从山上滚落的泥石截断,渐渐的成为一个静止的湖。3月份的时候,李泽昆一个人在这个静止的湖中胡思乱想,要是总这样没有客人,这生意要怎么办呢?在疫情期间,李泽昆的咖啡店每天虽然勉强维持,但对于李老板却也是十分艰难。最难的时候就是他的那些会员朋友们给了他很大的鼓励。那些“朋友会员”们直接用下单助手微信下单,到店自取,不用担心有过多的接触,也能照顾到咖啡馆的生意,在老主顾的帮助下,李泽昆熬过了最艰难的时候,而现在,疫情渐渐恢复,人们又都回来了。李泽昆用温度服务顾客,顾客也用他们的温度来支持李泽昆,所以小店才有了生命力。就像李泽昆热爱咖啡,精于咖啡一样,广州的董大德20多年的时间都用在卖水果这件事上,已经成为水果行家。一眼就能看出各种水果的口感和风味,常常八九不离十,就像是蜜蜂知道哪朵花的蜜最甜那样神奇。但他谦虚,一边说着“不是什么不得了的技能”,一边从店里卖的5种不同品种的西瓜里,挑出一个最适合顾客口感的瓜递过去。“这个人是老顾客了,吃西瓜喜欢吃脆甜的。”所以他选择递过去的是麒麟西瓜。来的人60多了,是个老大爷,都没有犹豫,问了多少钱,就刷了墙上的二维码付了钱。“老交情了,早都彼此信任了。”董大德享受这种信任感,也颇为珍惜这种信任感,所以每一种水果都会自己吃一遍,把口感和味道像小学生背唐诗那样记在心里,酸的绝不说成甜的,一般甜的绝对不说成特别甜的。小店里,老板和客人的关系有时候就是这么简单,你相信我,我相信你,一笔生意就成了。回去吃了好吃,下回还会来。最远的客人,会从十几公里外的小区专门开车过来,指名道姓要到董大德的智颖鲜果店买水果,就是因为不仅他家的水果性价比高,还因为相信老板的为人,每次推荐都不会让人失望。人人都说,这家水果店是一家温情的水果店,所以董大德的一举一动,也有示范作用。几年前,儿子教他用会了微信和微信支付,他立马决定打了一张二维码贴在店门口,成为了附近第一个用二维码收款的人。来了顾客不会用,他还手把手教别人怎么绑银行卡,怎么付钱,不厌其烦。客人们用了几次发现,确实好用,后来出门兜里连钱都不戴,以至于让附近所有的商户都开始用起了微信支付。每次说起这事,董大德还颇为得意,觉得是自己把大家带入了智慧化的世界。对董大德来说,他的水果店自有其生命力,哪怕是面对疫情,也能挺下去。每天,他都会看看微信好友里的那些老顾客,长长的一串名单,带给他的不光是信心,还有勇气。对当地人来说,水果就像米饭一样,每天都要吃。疫情期间,不光如此,儿子还帮他建了个微信群,还把自己水果店开到了线上,,谁家想吃什么水果,可以直接在群里下单。越来越多的顾客在微信群里下单,但是群里消息太多,董大德很容易漏掉他们的信息,有时候也会出现漏单的情况。后来儿子又教他学会用了“下单助手”,可以让顾客微信下单直接付款,然后上门来取,或给客户们送过去,省去了在群里一条一条统计大家下的单。正因为微信支付的功能把人与人之间的距离缩短。也正是因为线上线下齐头并进,使得董大德的水果店在疫情期间销量虽然不如过去,但也不至于亏本。在数字化时代里,董大德一家正是积极拥抱变化,才让小店也旧貌换新颜。在中国,正是像李泽昆和董大德这样的人们所经营的小店,构成了中国商业系统中最基础、也最广泛的部分。它是最小结构中的枢纽,是人与人交织的汇聚点,像是阳光下的群岛。如今,在互联网经济时代,所有小店的生态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它们被赋予了数字化的智慧色彩。千千万万的大国小店凭借老智慧和新科技,渡过一个又一个难题。晚上8点多,成都玉林综合市场一楼黄老三手工海椒面店老板黄老三和老伴结束了一天的营业,准备收摊回家。黄老三是个肯动脑能吃苦的老实人,当初为了改善家里的生活,他特地考察过这个市场,向不少行家里手讨教过,觉得市场不错,这才喊来妻子开起了夫妻店。凭着不怕吃苦的干劲,干货店的生意越来越好,原本靠着老伴一笔笔手工记账很快也赶不上他们生意的节奏。黄老三不是孙大圣,不会分身术,而干货店又是小本买卖,花钱雇人要承担太多的成本,时代不会亏待任何一个努力的人,更不会让一个有智慧的老板丢掉来之不易的机遇。他主动向同市场年轻的老乡请教,很快学会了使用微信,他开始用微信和客人沟通,而后,黄老三又紧跟时代步伐,用二维码收费,用微信支付的“收款小账本”查看收款记录,黄老三的干货店生意虽然忙但他却淡定从容,所有的账目在小程序上看的一目了然。每每听到“微信收款XX元“的报帐声音,看到经营报表里每日、每周、每月的顾客人数、收款笔数、单笔均价,黄老三都会露出幸福的笑容。旁人好奇黄老三的生活为何越过越好,只有黄老三自己清楚,在智慧的头脑和智能工具的帮助下,小小一家干货店里蕴藏了一个大大的世界。差不多也是晚上8点多,广州的士多店老板何源发关上店门后,也开始张罗明天将要拿什么货了。过去是亲自跑到批发市场选,现在方便了,人们在他的网上小店下单,需要什么货,一样从网上找供货商拿货。他因此多了许多与老朋友在店门口闲聊的时间,一人拿一瓶可乐,彼此边喝边聊,聊聊生活,聊聊各自的生意经,聊聊收款小账本里经营指南上看到的案例和经验。时间仿佛倒退回到几十年前,几个小孩子在马路沿儿边喝橘子汽水的时代。在距离广州的士多店2000多公里外的北京,相似的故事正在发生。北京胡同老炮儿杨诺曼,依靠自己的小店,保存了不少儿时的记忆。但是路扩楼起,来光顾旧货店生意的越来越少,幸好有了微信支付的商家名片,让他线下的这块招牌在线上又重新立了起来,从而也帮他召回了一群当年的小伙伴。科技虽然改变了我们的生活,但街头巷尾那些毫不起眼的小店却依然留守着那份最质朴的情谊。不管你是感到疲倦或是落寞,小店老板都在日复一日的平凡日子里,用他们朴实的智慧守护着这座城市最稀缺的人情和温暖。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从年初的艰难求生,到8月生机如常。因为有智慧加持,即使艰难,也从未停止过努力生活。想尽办法,摸爬滚打,这是每一个小店,也是每一个你我的生活写照。虽然不在时代的聚光灯下,但是也在为经济复苏贡献着自己的每一份力量。大国小店,老智慧在数字世界里开出新花,平淡日子里上演着精彩万分的市井百态。留言回复,告诉我们你身边的那些值得分享的智慧小店吧!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bnn6.com/view-95935-1.html